第145章 禁区(十四)(第2页)
测试内容是在断电情况下(譬如遭到恐怖袭击),依靠涡轮机来维持反应堆冷却水供应的可行性。在测试之前,先把功率降到原本的一半,再关闭冷却水系统。这一系统过于古老,使用的是挨个拧阀门的史前操作,好不容易关闭后,基辅电网总部却通知测试延后,因为急需用电。
工程师们就在这里偷了懒,没把阀门重新打开——反正过一会儿又要关闭。大家都觉得只有一半功率,这么一会儿出不了事。没想到测试时间却一拖再拖,等到通知停堆的时候,甚至己经轮换了操作班组。
新换上来的人还以为停堆在上一班己经完成了,结果上来就发现反应功率低于测试要求,于是拔出了一部分控制棒,但拔得不均匀,等到功率异常反弹时,再将大量控制棒重新插入反应堆,却没有成功停堆,而是发生了核爆炸。
后来追述事故过程时,发现一系列的窒息操作之后,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含有石墨材料的控制棒,在功率己经失控时,不但不能停堆,反而起到了点火的作用。这种控制棒因为成本较低而一首没有被替换,最终给帝国的崩溃踩了一脚油门。
如果事故发生在1985年,很容易把前面那一系列的人为因素理解成蓄意的破坏:
在测试事实上己经开始后进行拖延、在关闭冷却水系统的情况下维持运行、长时间低功率运行反应堆、以及控制棒分布不均匀等等,无一不是把《安全手册》摁在地上摩擦的窒息操作。
如果说这里面混进了舍身献祭的邪神狂信徒、或者大家喝了有毒伏特加后产生了类似边飞叶子边打螺丝的效果,那么还勉强可以理解。
可事故是发生在1986年。
虽然不能排除在安德烈结束调查离开后,邪教徒们又重新开始布局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即使没有邪教活动和破坏分子,黄昏的帝国也己经开始对大型工程力不从心。
现在回想一下,测试拖延并不奇怪,苏维埃的官僚做派决定了长官的命令必须执行,无论长官是不是智障;懒得重新打开冷却水系统也不奇怪,即使面对核反应堆,在工作多年以后也会逐渐失去敬畏,“灵活操作”甚至常常是老工人的口头禅;拔控制棒不均匀更不奇怪,一个班组里难免有几个菜鸟,遇见事故就慌几乎是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