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痴愚的护佑与人类的永恒孤独(第2页)
根据奥利维娅·沃森的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污染传播的核心,零级的污染源是符文,也就是原初的信息,其次是翻译为人类语言的神名,再次是怪谈。
而这种扩散不是毫无阻碍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人类的痴愚”。阻断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不是“焚书坑儒”,而是“错误”。
无论是符文、神名还是怪谈,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谬误,最终完全偏离原本的模样,从而失去效力。
在比《克苏鲁旧约》更早的、楔形文字写就的《魔鬼史诗》中(楔形文字无法解读,但其中部分片段有希伯来语翻译),对巴别塔故事的理解迥然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恰恰是一种人类的智慧,用以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阻断神的降临。
奥利维娅·沃森认为,原初的宗教并非关于信仰神,恰恰相反,是关于远离神。
人类以痴愚为盾,阻挡了神的目光,却也造就了无法相互理解的永恒孤独。
事实上,奥利维娅·沃森这类学说属于克学界主要流派之一的“流放派”,其主张是通过理解神对人类文明世界发生影响的根源,然后远离这些源头,一如“自我流放”——这是客气的说法,但在洛书看来,这其实是要把神流放出文明世界。
想到这,洛书感觉微妙了一下:阅读人类探讨如何应对神的书籍,有一种卧底的味道……
在《马孔多的失忆症》中,奥利维娅·沃森还提到,除了“痴愚的护佑”,人类能够依托的,还有“现实的悬空”与“历史的惯性”。
后者自不用说,确实给洛书污染历史制造了不少的困难;而所谓“现实的悬空”,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现实与亚空间的隔离。
亚空间是神的国度,一旦进入亚空间,就是首面神。
这一点洛书却还没有多少体会:照说“彼之砒霜,我之蜜糖”,亚空间说是神国,洛书却没有感觉方便在哪里……
找路好像很方便,从埃塞洛克斯到阿卡姆可以说倏忽而至,但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