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克苏鲁的呼唤(十六)(第3页)

 在亨利·奥尔的人生轨迹中,大部分选择都不会改变任何结果:每天上班的时候,左脚还是右脚先踏进圣玛丽医院;是否对痛苦的病人使用吗啡(这个人无论如何最后都死了)…… 

 但也有一些选择如同幽深的分叉口,把人生引向未知的歧途。 

 童年时有一天傍晚,小亨利在被钉上的窗户背后张望,出去玩的强烈欲望和对黑暗的恐惧在他的心里殊死搏斗,而这一天夜里,他的玩伴小布罗迪出门想要捡回一只被人丢弃的瓶子,然后就成为了在阿卡姆失踪的小孩之一。 

 在密斯卡托尼克大学图书馆,亨利·奥尔借出一本《治疗咒》——这一天他又有一个病人死去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注射吗啡,减轻那份垂死的痛苦。圣玛丽医院的医生甚至有一个外号,叫“吗啡医生”。 

 申请密斯卡托尼克大学时,他在心理学和医学院之间犹豫——对于阿卡姆镇民,最好的“工作单位”只有两个:阿卡姆疗养院,和圣玛丽医院。 

 就是在这个漫长一生中微不足道的时间切片上,蝴蝶的翅膀轻轻地扇动了一下。 

 奥利维娅·沃森博士坐在青年亨利·奥尔的对面,喝了一口咖啡——就是被洛书反复研究过的《马孔多的失忆症》作者,当然,这个时候她还在攻读博士,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博士研究生,而关于失忆症研究的这本著作也还在娘胎里。 

 她被导师拉了壮丁,在密大今年的招生工作里帮忙,此刻正在家访,为候选人提供填报志愿的指导。 

 理论上这种指导是公正的,但那怎么可能嘛,当然都要为自己学院抢人——她看出亨利的犹豫,用一句话就改变了他的主意:“圣玛丽医院能治的病,外面也能治;但阿卡姆疗养院是北亚美利加唯一的。” 

 涉世未深的亨利·奥尔就这样被学姐忽悠,填报了心理学。把奥利维娅·沃森送出门的时候,他尚不知晓,自己的人生在这一刻发生了怎样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