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改变

    春深之时,柳树上爬满新绿,倒影在池塘边上。
 




    风拂过,吹起窗边抚琴人的发。
 




    “咔嚓”一声,门被推开。
 




    抚琴人停下动作,循声望去,一道鹅黄色的身影映入眼帘。
 




    “我来得不巧,扰了凝姊的雅兴。”
 




    “府中就这一处临溪的阁子,大家都来得,没什么叨扰的。”赵凝拂过琴弦,又停下,起身走到棋盘前跪坐,朝她招了招手,“手谈一盘如何?”
 




    “我棋艺比不得凝姊,怕是要出丑。”赵萦径直在棋盘前落座,捻起一枚黑子。抬头便见着赵凝望着她发笑,有些诧异,摸了摸发饰——没乱,又低头看了看衣襟——整齐。
 




    “凝姊这般望着我做什么?”
 




    “我笑你心口不一。”
 




    赵凝笑着摇摇头,在黑子旁落下一子。这个妹妹成日泡在武场,想来也熟读兵书,何来出丑一说?
 




    “阿姊便没有心口不一的时候吗?”赵萦顿了顿,手下不停。
 




    照凝姊与英王之情,他们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怕要多如牛毛。
 




    赵凝从善如流,“只要是人便有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是我狭隘了。只是我总想着,姊妹间说话会少几分弯绕。”
 




    “凝姊敦厚,便要其他人也淳厚。这是什么道理?”
 




    “孔孟之道。”
 




    赵萦不再言语。
 




    棋盘之上已过了数招。黑子起初与白子势均力敌,到后头,黑子被白子压着,像是喘不过气来。
 




    胜负似乎已经很明显。
 




    “啪!”
 




    赵萦在白子密集处落下一子,好似一枚引子。棋盘之上看似陷入困顿的黑子,瞬间被牵引着活了过来,占据不可违抗之势。
 




    一瞬之间,棋局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她这才抬起头,望向对面人,“凝姊,孔孟之道赢不了棋局。世间之事,大多不是读圣人之道就能解决的。”
 




    “凝姊喜欢文宣王殿下吗?”赵萦缓缓收子,状似不经意撂下一句,划开了对面人平静的表象。
 




    “你怎么会”知道……赵凝的眼蓦然睁大。
 




    “溺于情爱的女子是藏不住事的。二婶早已察觉了。”
 




    对面人半响不言,心里不知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赵萦也跟着默然。
 




    春日雨后的潮湿腥味充斥了她的鼻尖,风一来,卷着杨絮,让她有些难受。
 




    她还是不适应建康的气候,她有些出神地想着。
 




    不知过了多久,赵凝红了眼眶,神色带着些仓皇。
 




    开口的音色也不再婉转,带上了几分沙哑:“我常问自己,为何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我与他并非一天两天,在陛下还不是天下之主时,我们便已互生情愫。难道乱局不曾将我们分开,天下太平却要以我与他的情作祭吗?”
 




    在这一刻,她不是谁的女儿,也不是谁的阿姊。
 




    她只是她自己,她有喜爱的东西和人,也有厌恶的事情。
 




    绝不像从前在人前展示的那般无情无欲。
 




    “凝姊,形势不同了。”
 




    赵萦望着失态的赵凝,莫名地想到了从前在富人手中见着的鹦鹉,乖乖巧巧地缩在笼里。
 




    可赵凝终究不是雀鸟,她是个人。是个饱读诗书、骑艺精湛的女子。纵是她此刻为情所困,显得异常脆弱,也不代表她没有反抗的能力。
 




    而赵萦,最钦佩的便是能握住自己命运的人。
 




    赵萦靠近面前人,原本的想法淡去,压低的声音在此刻有了几分真心。“凝姊可是真与文宣王情投意合?圣人之道阻碍你们,何不换一条路?自己开一条路出来。”
 




    凝姊缺少的,从来不是智慧,而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