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告白!(第3页)

 




    “哇,你就不怕后浪把你拍在沙滩上?”珊姐发现在近两年来,在挑选剧本和路线规划方面,她和郑开燮的想法似乎开始有些不一样了。
 




    “郑老师,我们是不是应当谈一谈?”
 




    郑开燮放下茶盏,迎上珊姐那郑重的目光,颔首道:“正有此意。”
 




    珊姐是郑开燮的第二个经纪人,可以说郑开燮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离不开珊姐的辛苦付出,在资源置换、品牌对接和舆论公关等方面,之前一直是珊姐做主,但剧本挑选方面,则主要听取郑开燮的意见,因为他既专业,也很有市场嗅觉……
 




    但珊姐却渐渐觉着郑开燮有一种想要退市的念头,当下正色道:“虽然你已经出道多年,粉丝也不免激情退却,但咖位和星光一直是你的优势,你想利用自己获得的名望去做环保、做公益我都能够理解,但对合作方太过配合,甚至去奶新人是为什么啊?”
 




    “说什么奶新人啊?我当初不也是一步步被那些前辈引领着进入这个行业的嘛。我上春晚第一次小品表演就是和陶晶晶老师合作,而这次在新剧里和赵德强老师搭档,都已经是第五次了……”
 




    郑开燮笑着解释道:“因为年龄和阅历变化,决定了我们这个行业必须存在更迭替换,你以为观众喜欢看中年偶像剧啊?而且,我更多的是想要考虑文艺电影这块……”
 




    “文艺电影?”珊姐眼睛微亮。
 




    如今的郑开燮在商业电影领域颇有建树,还拿了几个影帝奖,加上之前在电视剧领域所积累的大量观众和电视剧奖项,如今在娱乐圈绝对是炙手可热,可要论起电影作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似乎不仅是他,整个内娱电影似乎都存在一些尴尬之处。
 




    不仅仅是在国际影展上的话语权不足的问题,电影作品的制作宣传也需要完善链条,而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
 




    想要文艺电影真正地去获得关注度,内容、题材还有发行都是重中之重,但对文艺电影标榜价值却不能用商业电影的模式,简单而言就是不能以票房论,因为很多被认为有抗票房能力的明星在接触文艺电影之后也是铩羽而归!
 




    可文艺片所能可刻画的社会深度和情感价值输出却是商业片所不能比拟的,它真实地吸引着一些电影从业者不断地去发掘、开拓,甚至于说被撞得头破血流!
 




    “如果,失败了呢?如果将当下获得的成功全部化为泡影了呢?如果,星光不再了呢?”珊姐不免忧心忡忡地道。
 




    “但我原本就打算渐渐退去星光的……”郑开燮提到了最为本质的一点,“我这个人,不应当只成为一个符号。而且,我总有一天会结婚生子,会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不如慢慢退去,将符号化的一面留给粉丝,把生活化的一面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