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硬骨头(第2页)

 所以说,还是得搬。 

 尽快完成当前的任务后,搬! 

 第二天大早,陆鱼塘驱车来到了金州市创业园区。 

 将车子远远的停在了园区东北角的一条小路上后,陆鱼塘买了杯饮料,进入园区找到了一栋标号为d4的楼栋,然后就坐在楼前草坪的石凳上刷起了手机。 

 这是一栋三层建筑,被整体出租给了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法人,则正是陆鱼塘本次任务的执行目标——黄在兴。 

 而此时看似百无聊赖的陆鱼塘实则正进行着任务的第一个步骤…… 

 观察。 

 观察什么? 

 观察目标的日常活动规律,等待着那个往往稍纵即逝的下手机会。 

 要做到无痕迹杀人,当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监控…… 

 那些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 

 调取监控录像是如今警方在案发后首先采取的措施,也是很高效的一种办案措施,可以说如今大部分案子的嫌疑人都是栽在了监控录像上。 

 这也是特别行动员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如今被禁止使用毒杀手段的前提之下,特别行动员们所选择的下手地点不外乎是要满足这几个要素:一,是找到并选择一个监控盲区,并且是目标会进入的盲区;二,当目标在这个盲区活动时,不会有其他人在场;三,这个盲区必须要有供特别行动员进入和离开的路线,而这个路线也必须是盲区,否则必定会被警方从监控录像中发现端倪。 

 可想要找到同时满足这三种条件的地点,难。 

 在当今治安监控硬件条件高度发达和百姓安全意识大幅提升的前提之下,在一个大都市的市区光是想要找到一个盲区角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提是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盲区了。 

 所以特别行动员们在最终下手之前,都会对目标的活动规律进行耐心的观察和分析,有时候这个过程甚至会持续个把月之久,甚至更长。为的只是等来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最令特别行动员们头疼的,是那些具有明显反侦察意识的目标。 

 在己是天罗地网般的监控环境之下,这些目标经常会造成零机会下手的局面,从而往往逼得特别行动员到最后不得不采取一些激进的、高风险的手段去完成任务,而这,也是造成特别行动员被警方抓住或是命丧当场的最大原因之一。 

 经过十来天的全天候跟踪观察之后,陆鱼塘不得不承认一个他不想面对的现实…… 

 那就是这个黄在兴,正是属于具有一定反侦察意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