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船引(第2页)
十一月中,四海楼发行“四海船引”,每引票据面额两百贯,可转让,可买卖,凭票即付,半年分红,风险自负。
第一批一千引,几乎是在一天之内,就被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一抢而空,这两百贯不过是两百两银子,这两百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是一笔大数目,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还真不够看,哪怕是平素一些不显山露水靠着俸禄吃饭的清苦官儿,也都凑热闹买了个三两张,更别说有财大气粗的,一口气买个三五十张的。这些大户们未必是看好四海楼的买卖,但是,若是花个几千两银子,能够让王公公记得自己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赚了,他们呆在这南直隶富庶之地,早已经没了上进的心思,但是,不求王公公提拔他们,只求王公公在别人看上他们屁股下面的那位置的时候,稍稍想起他们还是曾经迎奉过王公公的,这就是一笔相当不错的买卖了。
总之,二十万两银子,一天之内就聚拢拉起来,这让柳云娘这个小财迷,乐得眉花眼笑的,看着那一锭锭的白银搬进库房,哪怕是点银子点得头昏脑胀,她也是晕且快乐着。
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至少,货物采买上,应该就不会有什么缺口了,但是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
南京城里想发财的官员,可不是这一天买了这船引的百来号官员,眼下南京城里简直就是大明官员的养老院,那官儿得数以千计,有些得了消息观望的,有些也想讨好王公公却下手迟了的,等到他们第二天晃晃悠悠的来到四海楼,却被笑着告知,这船引已经卖完了。
这怎么行?这人就是一个从众的心理,要是大家都不看好这玩意,哪怕这玩意一两银子一张,只怕也没几个人要,但是大伙儿都齐刷刷的掏银子来买,这不用想,肯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人家有了,自家怎么能没有。
卖完了,卖完了再发点呗,咱家又不是不掏银子。在四海楼里没人敢发狠,但是好言央求总是可以的吧,大家都是吃着朝廷俸禄的,这脸面拿出来,你们这些管事的商人,真的敢直接就这么打咱家的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