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少年千户渐长成(第2页)
这些人,指望靠着朝廷拨下钱粮养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自己还千疮百孔到底是窟窿呢,不饿死你们就算不错了。
弘治年间,朝廷又将龙江宝船厂,稍稍那么划分了一下,分为前厂和后厂,好吧,具体的解释什么是前厂什么是后厂,那就有些啰嗦了,反正,船厂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前厂那是干活的,后厂那是吃着朝廷俸禄的。
有一顿没一顿的工匠们,在去年,终于迎来了好日子,整整十五艘的新船,而且,工钱木料什么的,从上倒下都没有拖欠,这让这些工匠简直感觉日子一下子就好过起来了,若不是限定了期限,他们真想就这十几艘船,永远的这么造下去,有活干能吃饱肚子的时候,才知道这没活干的时候,是多么苦逼的一件事情啊!
就算有些多在这些船上耗费些日子,但是,这船实在是不经造啊,毕竟不是当初郑公公下西洋用的大船,这些船里,最大的不过两千料,这已经是龙江宝船厂能够造出来的极限了,最小的,甚至只有五百料,哪怕数量有十几艘之多,磨蹭了一年多,再怎么磨蹭也要交船了。
这船下水,可不是就这么直接能跑的,总的试着在海上转一转,如果说这两个月,南京城里最热闹最轰动的事情,就莫过于这件事情了,天知道这是那个大老爷的手笔,居然连熟练的船工都没有,就直接造了这么多船,这船造好了,才开始大肆招人。
宝船厂因为这个消息,立刻就变得热闹如同菜市场,天天都有来碰运气的,有过不下去的,设置还有朝廷通缉的罪犯隐名埋姓想混进这船队,这样的大船,肯定不会是在大明跑的,这肯定是要出海的,那些罪人们,逃亡海外,还有比这个更好的途径吗?
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原本南京锦衣卫镇抚司就一个千户所在南京城里混饭吃,朝廷的命令一下,龙江宝船厂旁边,立马就立起了一个锦衣卫千户所,有了这些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坐镇,宝船厂那些苦命的船工,才没有被这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船工们给淹没。
只是有些奇怪的是,这龙江千户所和城里的那个千户所,实在是有些大大的不同,那个锦衣卫的千户大人年轻得出奇也罢了,毕竟大明还有世袭一说,但是,那几百个金发碧眼,凹目高鼻的锦衣卫是怎么回事情,有人曾经听说过他们这些人之间的说话,尼玛,那叽里咕噜的,可没一句咱们大明话啊,难道咱们大明的锦衣卫,也开始用起生番来了?
此刻,站在高处,看着密密麻麻的工匠,正在给准备下水的船刷上不知道第几道生漆吴虎臣,身边就拥簇这这样一群“生番”锦衣卫。
在听到面前,是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当然,这是在吴虎臣的眼里,在下面那些工匠的眼里,站在他这个年轻千户的身边的,却是一位锦衣玉食的大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