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大明半包软白沙

第二一四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2页)

 至少,眼前的杨一清,若是不是因为他李东阳的缘故,如今只怕坟头都已经长满了青草,这一点,李东阳知道,杨一清自己也知道。 

 但是,拿这有用之身,为这样的小事去除帝王的逆鳞,李东阳自问,这样的买卖,太不划算了。 

 “哦!”杨一清笑道:“宫里的那几位,就一点事情都没做,这有些没道理啊!?” 

 “他们倒是想做呢!”李东阳微微一笑,“此番大试,乃是从大明天下军兵中选拔能人异士,他们,暂时手还伸不到军中去!” 

 “也是!”杨一清也笑了起来,大明的中使监军,始于永乐,式微于正统。永乐年间,有中使观军,五千兵马的调动,就须军中将领请同,若是是观军中使执意不从,这调拨兵马,就可视为“乱军”了,但是自从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太监王振专权,断送大明五十万大军于土木堡,忠臣良将折损无数,从那以后,大明军中,这监军几乎就成了一个摆设。 

 刘瑾等人上台专权,倒是想手伸到军队中去呢,但是,无数军门世家,武将勋贵可都是睁大眼睛防着这批阉人,除了皇帝钦命将十二团营交给御马监掌印掌管以外,这能够统军的太监,那可是一个都找不出来了。 

 这些从靖难就军功累累的世家勋贵们,心思是很明摆着的,朝廷出了奸臣,自然有清流和你们去斗,不管你们谁胜谁败,和他们干系不大,但是,若是你们谁想染指大明的军队,那就是动了国本,就是拼命,他们也是要拦一拦的。 

 像李东阳这样典型的文官代表,当然知道所谓是“君与士大夫同治天下”的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从宋朝开始,多少读书人就奔着这个美好的理想而去,可一直到了今天,也未见有什么起色。大明朝从一开始,就没这么单纯过,靖难之后,大量的勋贵武将世家组成的集团,足足和可以和文官们抗衡,而宦官还时不时给天下捣捣乱,这更让大明的朝政,剪不断理还乱。 

 眼下的刘瑾,看起来风光,但是对于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勋贵集团,他还没有胆量去触动的,就算他有皇帝的恩宠,但是,对待这一个对大明最忠诚的集团,就是皇帝,他也要考虑再三,可以说,就算天下人都背叛了皇帝,这些勋贵武将们,也会紧紧的跟随在皇帝身边,他们和皇家,根本就是一体,没有了朱家皇权,就等于没有了他们。宦官再能折腾,再势大,也不过是天子家奴,但是,这些勋贵们,却是天子党羽,休戚与共的。 

 所以,刘瑾敢折腾百官,却不敢对勋贵军门们轻易启衅,刘瑾敢在朝野肆无忌惮,却不敢对军中指手划脚。 

 “应宁,这是一个机会!”李东阳笑容慢慢的收敛了下来,换上一副严肃的神情:“演武大试,我着人查过,就算是再严苛,从中选拔出几千精锐还是可以的,若是这些精锐独成一军,让你来执掌,就算是刘瑾,也不敢再轻易构陷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