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舍不得走(第2页)

 赵玄祐如实回道:“中书省尚未到放膳的时辰。” 

 朝廷各部用午膳的时辰都是固定的,不同品阶的官员膳食也有所不同,规矩森严,按部就班。 

 “如此,等会儿你在御书房用些就是。” 

 “臣不敢。不知陛下因何召见微臣?” 

 皇帝觑着他的神情,顿了顿,脸上浮出一抹笑意:“你留在京城,朕很高兴。只是你身上还兼着明铣卫统帅之职,主帅久在京城,明铣卫总是需要人来管的。” 

 赵玄祐心中一动。 

 皇帝在打明铣卫的主意? 

 靖远侯府追根溯源,与皇室系出一门,皆为赵氏血脉。 

 百余年前天下大乱,赵玄祐的老祖宗跟太宗皇帝是堂兄弟,跟着太宗皇帝起兵举事,在乱世之中剿灭了群雄,夺得了皇位。 

 太宗皇帝的亲兄弟都封了亲王,他们这一脉则得到了世袭的靖远侯爵和明铣卫。 

 百余年来,明铣卫的统帅都是靖远侯府的子孙。 

 皇帝这回把他留在京城,为的是夺走明铣卫的兵权? 

 赵玄祐没有半分犹豫,为表恭肃之态,朝皇帝拱手施礼。 

 “陛下圣明,明铣卫的确不可一日无主帅。” 

 御书房里龙涎香浓,皇帝眯起眼睛,审视着赵玄祐。 

 片刻后方大笑起来:“你误会朕的意思了,明铣卫的主帅当然是你,朕说的是别的事。” 

 “臣愚钝,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皇帝站起身,在书案后来回踱步,缓声道:“朕这几个儿子都不成气候,如今在朝中办事也有些年头了,该去军中历练历练了。” 

 原来是要说几位王爷的事。 

 皇帝有七子三女。 

 皇长子三岁夭折,皇二子赵樽是中宫皇后所出,十二岁时册立为太子,皇三子赵桓封为平王,皇四子七岁夭折,皇五子赵霖封为静王,皇六子赵煜和皇七子赵岐尚未封王。 

 原本中宫已定,朝中局势平稳,但前年太子赵樽接连办砸了两件差事,惹得皇帝当朝斥骂,朝堂上关于储君的奏折就没有断过。 

 不少朝臣都认为赵樽太过平庸,难担储君之责。 

 立储之事,水太深了,赵玄祐并不想趟这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