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3页)

 可儒修哪里是那么好修成的,不单单是需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学识,还需要天赋,领悟。 

 即使是他们读了二十多年的书,连儒修的门槛也摸不着,可想而知想成为儒修有多难了。 

 “各位大人,我也清楚想成为儒修并非易事,可我方才瞧了这五人的字迹和我当年看过一名儒修所写的字迹有些相似。 

 这相似并非是字迹笔画相似,而是气息。”那陆大人认真道。 

 “哦,陆大人还认识儒修?”不少阅卷官员吃惊了。 

 “各位大人说笑了,我哪能与儒修认识,我也只是在好友家中碰巧见过一幅儒修所写的书法罢了。”那陆大人自嘲一笑。 

 “若真如陆大人所说,我们倒是要好好看看这几人的字了!” 

 一时间,屋里不少阅卷官员打量起桌上的考卷。 

 “陆大人,我想你或许不清楚这几人是谁吧?”这时,一名清瘦儒雅中年男子笑道。 

 “吴大人,你知道?”那位陆大人好奇了。 

 其他阅卷官员也好奇的看向那清瘦儒雅男子。 

 “这五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五人应该是来自一个名为不凡书院的学子!”那清瘦儒雅男子道。 

 “不凡书院?” 

 众阅卷官员皱眉了,他们都是读书人,这大魏只要有点名气的书院,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耳闻。 

 可他们从来没听说过这所谓的不凡书院。 

 “没错,而这五人的年纪,你们知道才多少岁吗?”那清瘦儒雅男子反问道。 

 “多少?”有人问道。 

 “不过才十四五岁。”清瘦儒雅男子摇头道。 

 十四五岁参加童生试并不少见。 

 毕竟,在场众阅卷官员许多是在这年龄段开始下场科举的,甚至有些会更早一些。 

 “看来是我多虑了!” 

 那位陆大人苦笑摇头。 

 原本他以为这五人会不会领悟了一丝点浩然之气,但听说这五人的年纪不过才十四五岁,他立即否定这想法。 

 倒不是说十四五岁不能成为儒修,而是少之又少。 

 他们大魏这么多年也才出了一个十二岁就领悟浩然之气的天才,这可是惊动国子监数位大儒争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