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拍卖唐剑

 “今日诗会,只论文采,不论身份。”孟方霄一挥手,目光扫过全场,“上台,喝酒,作诗!” 

 其他三位老先生打趣道:“小汪啊,你这是假借选拔人才之名,行贪杯之实啊!” 

 众人大笑,纷纷入座。侍女们开始上茶倒酒,香气四溢。 

 两百年传承的凤鸣阁诗会,又一次拉开帷幕。台上铜鼎熠熠生辉,似乎在见证着这一刻。谁能技压群雄?谁能名垂青史?一切即将揭晓。 

 赵远端起茶盏,目光深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诗会,更是一场关乎命运的较量。顾玉兰担忧地看着他,而壮虎则握紧了刀柄,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蓝云霄轻摇折扇,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切。柳百秋则暗中打量着众人,眼中闪过算计的光芒。赵鹰坐在高位,不时用贪婪的目光扫视顾玉兰。 

 四位大儒分坐四方,如同四座山岳,镇压全场。 

 诗会上,孟方霄虽坐在主位,但实际主持的却是知府林柔。大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或沉思或期待的面容。 

 “方霄先生,要不咱们来场诗词比试?。”林柔从座位上起身,面带恭敬地说道。他身着官服,举止间透着几分刻意的谦卑。 

 孟方霄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他灌下一口,随意摆了摆手:“此界无题,自由发挥,只要是新作,皆可呈上,取最优者奖赏。” 

 话音刚落,不少举子眼前一亮,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有人摩挲着袖中早已准备好的诗稿,有人则暗自盘算着该呈上哪首存货。 

 来个即兴创作怎么样?,就要即兴创作,难度实在太大。但若不限制题材,那就简单多了。谁还没有几首存货?更何况这次参加的举子并不多,放宽要求倒也无妨。 

 坐在上首的三位老先生——四方府大、岳绿府大、商远府大相视一笑,轻轻点头。虽说命题能考验急智,但想出真正的佳作却难。 

 角落里,赵远百无聊赖地把玩着茶杯,心思根本不在诗会上。他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找个有钱人,把那把唐剑卖出去。就在诗会上做点小生意,怕是要被轰下台,还得想个合适的法子。 

 就在此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响起。柳百秋猛地站起身来,衣袖带起一阵风,茶杯微微晃动:“知府大人,非是学生不同意,这都是老规矩了,祖宗留下的规矩可不能变,方霄先生能改吗?” 

 赵远眯起眼睛,放下手中的茶杯。大堂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大唐立国之初便以“孝”字治天下,咱们得遵守老祖宗的传统。就连皇族都不敢轻易更改祖制,更何况孟方霄?虽说这诗会并非皇室祖制,但柳百秋这番话已是暗藏杀机。 

 文人相争,不动刀兵,一句话便能要人性命。这是多少文人骚客都深谙的道理。 

 司马远的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茶水溅出,沾湿了案上的宣纸:“柳百秋,无题亦是题!大家就别太拘束了,随性发挥吧,再写点好诗,你却在这胡乱扣帽子,其心可诛!” 

 柳百秋冷笑一声,目光如刀,直指赵远:“我更想问问,方霄先生意欲何为?我们这帮考生,今儿个在这儿比诗,他却让一个秀才评判,把我们置于何地?”他停顿片刻,嘴角勾起一抹讥讽,“少扯这些没用的,什么云台四句,我不信一秀才能做出来!”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瞬间聚集到赵远身上。空气仿佛凝固了。 

 蓝云霄悠然自得地摇着折扇,笑而不语。赵鹰不动声色地转动着白玉扳指,似笑非笑,眼角余光却一直瞥向顾玉兰。 

 赵远放下茶杯,面无表情地点头:“嗯,猪也不信。” 

 这话一出,孟方霄当即大笑举杯。三位老先生也纷纷举杯而笑,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难怪此子不在京都,竟然能在朝堂上闹出动静。 

 举子们有的憋笑,有的冷脸。都是有名的精英,谁听不出这是在骂人? 

 “别耍嘴皮子,丢人现眼!”柳百秋咬牙切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云台四句若为你所做,你肯定是诗词高手,在诗词上绝对是行家。那就让知府大人来出题,咱们这群考生比划比划,来看看谁的诗更精彩,也算证明方霄先生没有徇私。你若不敢” 

 “你绕来绕去,就是要逼我露一手?”赵远打断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烦,“早说啊,废话真多!来吧,出题!” 

 这种干脆利落、甚至迫不及待的态度,让全场都愣住了。就连一向镇定自若的三位老先生也露出诧异的神色。 

 顾玉兰低下头,纤细的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对公子其他本事很有底气,唯独作诗这一项,真的没把握。诗词属于天赋,有的话很早就会显露,而公子在富阳县从未因此出名过。 

 “为公平,找知府大人来评评理,大家一起!”柳百秋一副公正无私的样子,眼底却闪过一丝得意。 

 “可以。”赵远轻描淡写地应下,仿佛这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知府林柔捋着胡须沉吟片刻:“诸位都是大唐的举子,再往前就是朝廷大官。外面都是敌人,朝廷日子不好过,吃朝廷的饭,为朝廷操心,今天咱们就写点为朝廷解忧的诗。” 

 众举子蹙眉。不愧是知府,这诗会上没人忘了讨好朝廷。这类诗可真不好写,写得太露骨容易被骂谄媚,写得清高了朝廷又会给冷板凳。有人暗自叫苦,有人则开始构思。 

 柳百秋表面沉思,心里暗笑。这个题目他早有准备,只等着一举成名。他的目光不时瞥向顾玉兰,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神色。 

 “为朝廷分忧?” 

 赵远喃喃自语,忽然起身走到栏杆前。不知何时,外面下起了细雨,地面湿漉漉的。天色阴沉,透着几分压抑。雨丝斜斜地飘进来,沾湿了他的衣袖。 

 正当柳百秋准备献诗时,赵远突然一掌拍在栏杆上,清脆的响声传遍八角楼。雨水溅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你干什么!”柳百秋怒道,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赵远抬头望天,目光穿透雨幕,仿佛要看到那遥远的边关。他的眼中满是悲愤,声音低沉而有力:“怒发冲冠,站在栏杆边,雨渐渐停了!抬望眼,仰天长啸,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