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筹办学校(第3页)

 赵远微笑点头。雅芳不但人美,更是贤淑大方。虽不谙经商之道,但持家有方,对下人和气,对长辈恭敬,实乃贤妻良母。 

 夜幕降临,晚饭过后,护卫团、贩队、筹办队、香脂队近百人挤满了院子,外面还围着不少村民,都在等着听月底奖金的事。灯火通明的院子里,人声鼎沸,气氛热烈。 

 堂屋里,孙雅芳执笔记账,换了新发式的韩清莲在一旁帮忙点银钱。舅舅看着一箱箱银钱,既心疼又欣慰。来到小赵村后,他才真正知道外甥做了多大的事业。 

 “这些都是这个月的收入?”舅舅忍不住问道。 

 “是的,”孙雅芳头也不抬地答道,“光是鱼干和肥皂的收入就有这么多。” 

 “难怪远儿说要发奖金,”舅舅摸着胡子感叹,“这么多银子,发个奖金也是应该的。” 

 院子里的喧闹声渐渐平息, 

 赵远站在院子中央,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他看在眼里: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在他手下干活,日子过得红火了起来。一家出一个人,能糊口度日;两个人在外干活的,已经不愁吃穿;要是一家三个人都在外头做事,那就能攒下钱来修房子买地了。 

 微风拂过,带来远处河边的腥咸气息。赵远轻咳一声,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我打算在村里办个学校。”他的声音不疾不徐,“还有夜校。” 

 这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人面露困惑,有人挠头思索,还有人凑在一起小声讨论。 

 “学校?夜校?那是什么东西?”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大着胆子问道。 

 赵远微微一笑:“和私塾教学差不多,不过学校是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夜校是给大人学习的。护卫团出钱,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来。” 

 此言一出,院子里顿时沸腾了。 

 “让娃娃们读书!” 

 “我们也能认字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激动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在永昌朝,读书人地位尊崇,谁不想让孩子读书做官?可惜读书费钱,光是束脩就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得起的。以前村里人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钱供孩子读书。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站出来,挠了挠头:“让孩子读书我们都明白,可是”他踌躇了一下,“我们这些大人读书有什么用?都这把年纪了,就算学会认字,也考不上功名啊。” 

 院墙外,赵必达听到这话,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握紧拳头,恨不得冲进去教训这群没见识的土包子。老夫考不上秀才,那是考官不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