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假期(第2页)
殷灵毓对此理了理思路:“下官认为,其中尚有文章可做,首要的便是老人有老人的阅历,孩童却是会长大成人的,可以先将两类人分开来看待。”
这话倒是,其他几个人也点了点头。
“老人家只需赡养,颐养天年,所耗费银钱较少,但老人大多也会有一两样傍身之本,譬如擅农者,或是老资格的匠人,可以与县衙协同合作,总结民生百事,分析当地最适宜向何处方向发展,并向外传授手艺。”
“赡养老人之所,也可以收容伤残退伍老兵,轻伤者可为护院,难以自理之人,既然是为大明尽忠,也该安度余生,可振士气,更显陛下仁德关怀。”
崔亮刚靠下的身子又坐直了。
“老农知节气,老匠通百工……有些老人长居当地,连什么时候容易洪涝都晓得,的确是能帮上好些地方。”
“这收容残疾兵丁最妙!如此更能使将士归心,只是又要多一笔开销……不若叫户所拨些钱粮?毕竟也算是给他们分忧!没处去的轻伤兵丁,去当个护院也尽够拿些嚼用了!”
杨思义纠结的端着茶都忘了喝,法子诚然不错,但绝对撑不起所有老人的费用,想了想还是放下茶盏:“那孤儿弃婴呢?又作何解?”
殷灵毓依旧是平静的样子,但举起三根手指,一根一根摁下去:“可分三等,幼童养之,童子教之,少年用之。”
“既然无父无母,陛下,朝廷,当地县衙就是他们的父母,养大他们,教授他们,让他们自小明白忠君爱国,长大后自然该反哺我大明各地。”
钱唐看殷灵毓的眼神多了两分慎重,试探道:“殷郎中倒是思维缜密。”
这侃侃而谈的样子,和她的表现并不相符,难不成也是个城府深重的?
“先父曾教授过下官,没有什么东西是没用的,人体尚且如此,何况我大明的不同人群。”殷灵毓从容道。
钱唐等人也知道她的背景来历,一联想到老仵作带着小仵作摆弄尸体……几人难得默契,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