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上谏(第3页)
连真话都不敢说,他要是坚持着不肯,他们怕是更好阴奉阳违起来了,他虽然不愿妥协,可殷灵毓说的的确在理,因此,要是合情合理,他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二。
他记恨前元官场腐败贪污,也看不上宋朝过于优待士大夫,从前他认为有那钱发给官员大把挥霍,不如节省下来用之于民。
但若是让官员过的吃不上饭,还得靠家中女眷做女红养……他且再派人打探打探实际情况吧。
杨思义闻言一怔,随即大喜过望,连忙出列应道:“臣遵旨!”
那样子,就是再往下压,也透露出一股“赶紧答应下来生怕你反悔”的味道,朱元璋硬生生被气乐了。
而这个结果让满朝文武都暗自吃惊。
按照往常,敢提涨俸禄的早就被拖出去杖责了,今日陛下竟只是暂缓议处?甚至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可以考虑?
太阳也不是打西边出来的吧?
更有甚者默默扭头,开始对比殷灵毓的样貌。
陛下和娘娘失散多年的公主?皇后娘娘遗失在外的妹妹?
总之,能让陛下回心转意,那真是得重新估量一下了。
之前除了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也就是陛下的一些老伙计还敢劝劝,剩下的谁要是想说点谏言,都得是提前交代身后事才敢。
毕竟一开国就开始杀,杀的他们硬是不敢再在俸禄啊宗室啊这些地方和陛下说实话了。
他们也没办法,陛下到底是从底层杀出来的,很多官场上的东西,人家根本就不听,但人家手里有兵,性子也硬,实在是难以劝谏。
现在多了个人,谁还管她是男是女啊!要是以后也能保持这个水平,能往回捞人性命,能给他们争取待遇,他们巴不得她站在这里!
落在殷灵毓身上的目光立马从隐隐的排斥和厌恶转为了纯粹的好奇和些许感激。
毕竟政策还没落实,谁知道陛下会不会突然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