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波

 沧州,清池。 

 朱元璋带着常遇春,穿的便服,从州府小门溜了出来。 

 不从小门也不行,门口居然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百姓堵着,想要给那殷灵毓申冤。 

 朱元璋骂骂咧咧。 

 “还真是不贪,最贵的居然是官衙厨房里好些子瓶瓶罐罐调料香料,听说还会做饭,是真不亏待自己的肚皮啊!” 

 “明明有个单独的箱子搁书房,咱还以为能翻到点儿啥账本呢!打开一瞅全是仵作那套东西!” 

 “真见鬼了!咱第一回见有人那么珍重的放小刀锤子的!” 

 常遇春欲言又止。 

 上位咋这么激动啊?比吃败仗都生气,为啥啊? 

 尚且不理解朱元璋“脱粉回踩”心态的常遇春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还没走出多远,响起沉闷的鼓声。 

 有人敲登闻鼓。 

 偏偏是在他刚把人撤下去,没人管的时候! 

 朱元璋深吸口气。 

 “走,看看去!” 

 敲鼓者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满脸泪痕,官府里他们的殷知州被下了狱,判官和吏目却还在,将人迎了进去,却不想那少年直接在门口一跪,一边磕头一边大喊。 

 “求求各位大人救我家小妹!求求各位大人!救救我小妹吧!我家阿姊已经被杀了,可是小妹不知被贼人抱走去了何处了!” 

 “你先起来。”宋姓的判官连忙把人往起拽,现在陛下可是在这城里啊!怎么还能出事? 

 哦对,陛下先把他们上司给整出事了的! 

 心里泪流满面,面上却也不含糊,宋卓文干脆就在门口开始问话,省的再显得自己心虚不管事一样。 

 不行还可以趁着殷知州还活着去问他…啊不,她嘛! 

 少年姓楚,叫楚青舟,家里上有姐姐,下有小妹,父母是分出来又从南方才搬过来不久的,因为知道北方这边分地,就跑了过来。 

 本来才安置下来不久,父亲会木工活,母亲会刺绣,双双出去找事情做,想着过渡一段时间,多赚点钱。 

 楚青舟也是一样的,他虽然不算太大,到底是男丁,码头扛包做不了,在城里给人当小工总还是能拿到些钱和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