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大汉千秋长(第2页)

 “那不打?” 

 “先礼后兵,对了,你家小女的婚事还是没入眼的?” 

 “我家绮铃都是将军了,不愁嫁,我再挑挑……” 

 阳光透过树影再透过玻璃窗,照在屋内,暖融融的,门口走来两道身影,正是前来抓壮丁的蔡琰和黄月英。 

 殷灵毓走后,他们商议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先发展,再改革,毕竟比起青史留名什么的,还是先让天下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吧。 

 徐州百姓的生活质量摆在那儿,衮州扬州仅此之,用的都是差不多的一套方法,照抄都不会抄的话,他们把脑子送去回炉重造去好了。 

 也是因此,特殊性人才与女子的地位更是提高,殷灵毓珠玉在前,还一手提拔出不少女子,众人的接受程度也就被慢慢练出来了,过程可以说很是顺利。 

 诸葛亮正在打铁的地方,看着零部件的制作,听到有人叫自己,回头一看,荀彧腿边跟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无奈又无助的站在门外,于是笑着出门,顺手抱起白嫩的跟个包子似的刘禅:“文若怎的有空来此?” 

 “讲学听的不专心,说要去跑马一个比一个积极。”荀彧把自己的袖子从孩童手里抢回来:“顺道便来寻你同去。” 

 “也好。”诸葛亮掂了掂怀里的刘禅,感受着明媚阳光:“是该活动活动了,成日里做研究,快要不知今夕是何年了,总觉得前几日还在下雪呢。” 

 荀彧瞥他一眼:“灵毓走之前明明嘱托过叫你不要太累。” 

 诸葛亮揶揄:“灵毓还叫奉孝戒酒呢!还叫文若你莫要太执拗呢!” 

 荀彧知道他说的是自己险些就和家中恩断义绝之事,有些讪讪的不再开口。 

 世家怎么甘心就被摁到土里成为平等于百姓的人呢,大大小小闹过几次,各种方法当然也都试过,荀彧自然也就被找上门来过。 

 那些日子里荀彧这样好脾气的人也红了脸,差点儿要和荀家闹翻了。 

 郭嘉倒是比荀彧洒脱许多,拒绝的不留余地,然后就送客了,而颍川这些世家也并非个例,陈登作为罕见的,徐州世家出身且还混在刘备身边的人,也是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