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举兵起事(第2页)

 从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全国各地《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接连都是在讲八万阵亡陈家军抚恤金不到位的事情。 

 《八万陈家军血洒疆场,抚恤金却石沉大海,阵亡将士家属艰难度日》 

 《陈将军连上十八道奏折,朝廷装聋作哑,陈家军抚恤金何时到位?》 

 《陈家军为国捐躯,抚恤金缺位寒人心,阵亡战士家中老小泪盼救助》 

 《十八封奏折皆如泥牛入海,陈家军抚恤金成迷,家属生活陷入绝境》 

 《陈家军抛头颅洒热血,朝廷冷漠对待抚恤金,阵亡家属哭诉无门》 

 接连三天,《大明日报》全都是有关陈家军抚恤金不到位的事情。 

 《大明日报》经过半年多的发展,早己在大明境内深深扎根。 

 随着接连三天的报纸头条,抚恤金之事炒的沸沸扬扬,百姓们在了解真相后,也开始对朝廷产生不满。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这些将士为了我们出生入死,朝廷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太让人心寒了!”一位老者气愤地说道。 

 “是啊,没有他们在前线拼命,哪有我们现在的安稳日子,朝廷得给个说法!”年轻人也附和道。 

 百姓们的不满是因为百姓们的感同身受,被朝廷压的喘不过气来,被官府各种不公正的对待,如今借着陈家军抚恤金事件,这些压抑许久的情绪彻底爆发。 

 好吧,陈平安决定了,不让崇祯过个安稳年了。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陈平安发布了为阵亡异国他乡、为国捐躯八万陈家军士卒讨回公道檄文。 

 正式举兵起事的陈家军在短短一日之内,便迅速控制了整个山东全境。 

 山东的各个县城,城卫军早就己经换成了陈家军,有着城卫军的配合,正沉浸在即将过年气氛中的官老爷们迅速被控制住。 

 早己在各个县衙潜伏己久的陈家军基层吏员,迅速接管了各个县衙的大小事务。 

 整个山东的易主,显的是那么悄无声息,普通老百姓一开始甚至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