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辽东战事(三)
阿巴泰目睹这一切,心中的傲慢瞬间崩塌。这哪里是他印象中那些软弱的明军?眼前这支军队,简直就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
“保护七贝勒!”亲兵们将阿巴泰围在中间,仓皇后撤。但明军的追击太过凶猛,不时有人被砍倒在地。
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混合着泥土和铁锈的气息。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相撞的铿锵声,将士们的呐喊声,交织成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济尔哈朗带着主力终于赶到,阿巴泰这才松了口气。但他很快就发现,明军的气势丝毫不减。
反而分出两翼,开始扩大战场。他们就像是一群饥饿的狼群,正在围猎自己的猎物。
短短时间内,大明军阵亡了足足三千将士,但八旗死伤更是惨重。上万具尸体横陈战场,还有更多人四散溃逃。
血水汇聚成溪,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芒。断臂残肢散落各处,有些甚至被马蹄踩入了泥土之中。
明军已经杀红了眼,每一刀都带着嗜血的狂热。刀光剑影中,铠甲碎裂的声响不绝于耳,马蹄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
“杀!给我杀!”一名天雄军将领挥舞着战刀,声嘶力竭地怒吼着。
他身后的士兵们紧随其后,如同潮水般涌向敌阵。刀锋劈开敌人的铠甲,鲜血飞溅,染红了周围的积雪。
八旗军迅速集结、进入最佳战斗姿态,面对这种疯狂的进攻,换做普通军队早就崩溃了。但他们毕竟是建州最精锐的力量,即便在突袭之下,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
济尔哈朗立于高处,眯着眼睛观察战场形势。寒风吹动他的战袍,脸上神色凝重。作为八大贝勒之一,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向来精准。
“这支明军”济尔哈朗皱起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马鞍。
身旁的亲卫察觉到主帅的异常,小心翼翼地问道:“贝勒爷,可是发现什么异常?”
济尔哈朗没有立即回答,目光依然死死盯着战场。这支八旗军和平时相比,战斗力明显下降了不少。但更让他担忧的是对面明军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头。
战场中央,卢象升正挥舞着偃月刀,如同一尊杀神般冲锋陷阵。
“当!”一声巨响,他的偃月刀劈开一名八旗兵的头盔。鲜血飞溅,染红了他的铠甲。
“给我杀!”卢象升大吼一声,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身后的天雄军士兵们士气大振,呐喊声震天动地。他们紧随主将身后,如同一把尖刀般插入敌阵。
几个回合下来,明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八旗军阻击防线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不断有人从马背上栽下来,有人被砍成了几截。
战场上充斥着惨叫声,钢刀劈砍骨肉的声音此起彼伏。血腥味越来越浓,甚至能让人作呕。
有八旗兵被刺穿了身体,却依然在拼命厮杀;有人失去了一条手臂,浑身铠甲碎裂,临死前还撞倒了一个敌人。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法阻挡明军的攻势。
“该死!”阿巴泰咬牙切齿,看着自己的部下不断倒下。
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从小就接受着最严格的军事训练。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支明军的战斗力远超预期。
“贝勒爷,我们的伤亡太大了!”一名亲卫焦急地报告。
阿巴泰握紧了刀柄,指节发白。他看向济尔哈朗的方向,却发现对方也是一脸凝重。
双方陷入了白热化的鏖战之中。刀光剑影中,不时有人倒下,又有新的战士补上。血染红了积雪,将这片战场变成了修罗场。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济尔哈朗的脸色变了。这支明军的战斗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他的军队已经开始出现溃败的迹象。
“贝勒爷,我们快撤吧!兄弟们顶不住了!”一名亲卫焦急地喊道。
济尔哈朗眼神凌厉。作为八大贝勒中唯一一个不是努尔哈赤亲生儿子的人,他能坐到这个位置靠的就是过人的冷静和判断力。
寒风中,他的战袍猎猎作响。眼前的战况让他想起了当年和关宁军的对战,但这支明军比关宁军更加疯狂,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
“撤!”济尔哈朗一声令下,声音中带着不容质疑的威严。
在亲卫的护卫下,他调转马头开始撤退。青山常在,不怕没柴烧。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
阿巴泰看到济尔哈朗撤退,也顾不得骂娘了,掉头就跑,速度比济尔哈朗还快。他的铠甲上满是刀痕,显然在之前的战斗中也吃了不少亏。
建奴一撤,军心彻底崩溃。原本还在死战的八旗兵也开始四散奔逃,战场上一片混乱。
卢象升看准时机,大喝一声:“追!”
他记得皇帝在军事学院讲过“三猛原则”: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直捣黄龙。现在正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好时机。
天雄军紧随其后,如猛虎下山般追击溃逃的八旗兵。马蹄声震天,喊杀声不绝于耳。
卢象升的铠甲上已经布满了刀痕,胸前还有一道深深的伤口,但他丝毫不减速度。鲜血顺着铠甲缝隙流下,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
“大贝勒,明军追来了!”一名亲兵慌乱地喊道。
济尔哈朗回头望去,只见漫天尘土中,明军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他咬紧牙关,抽出腰间的马鞭:“分散撤退,能逃多少是多少!”
八旗残部四散奔逃,有的冲向辽河,有的躲入树林。济尔哈朗带着最后的亲兵,拼命向辽河方向突围。他知道,只要能撤到沈阳,就还有机会。
对岸早已布满建奴的防御阵地,我军已经疲惫不堪,不敢贸然追击。但河这边,明军开始清剿残余的八旗溃军。
“将军,发现建奴残兵!”一名斥候策马奔来。
“全部格杀!一个不留!”明军将领厉声下令。
刀光剑影中,惨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夜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一个时辰后,一名探子疾驰至广宁城下。他的战马已经跑得气喘吁吁,马背上全是白沫。
“开门!紧急军报!”探子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守城士兵认出这是督师府的探子,连忙打开城门。那探子纵马冲入,直奔督师府。翻身下马时,他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报!建奴大军遭到突袭!战事已起!速请督师定夺!”
督师府内灯火大亮。仆役们手忙脚乱地点燃更多的灯烛,将大堂照得如同白昼。
袁崇焕整理了一下军装,祖大寿、何可纲、王承胤等关宁将领纷纷赶到。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惊讶和疑惑。
“到底怎么回事?”袁崇焕郑重其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