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军压境(第3页)

 崇祯三年六月十五,辽东战云再起。 

 皇太极率六万大军渡过辽河,直指广宁城。这份战报经由通政司层层上报,最终呈至御前。 

 朝堂震动。 

 崇祯刚用完早膳,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那份战报上,眉头不自觉地皱起。窗外蝉鸣阵阵,夏日的暑气透过窗棂渗入殿内。 

 “这个时机不对劲。”崇祯轻声自语,指节轻叩案几。 

 皇太极正在大刀阔斧地重塑国家体制,按理说内部阻力正大,此时出兵实在蹊跷。转移国内矛盾?不像。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皇爷。”王承恩快步入内,躬身道,“朝廷重臣们正焦急地等候在宫殿外。” 

 崇祯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让他们再等等。” 

 王承恩退至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年轻帝王的神色。只见崇祯闭目凝神,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索什么。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檐下风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 

 皇太极此人心机深沉,绝非莽撞之辈。此时出兵,对他推行改制百害而无一利。若要出兵,攻打蒙古才是上策。 

 蒙古 

 崇祯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电。他起身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内回响。 

 佯攻广宁?不可能。出兵耗费巨大,若战败,国内反对势力必然趁机反扑。 

 分兵突袭蒙古?有这个可能。征服蒙古一直是皇太极的战略目标。 

 还是 

 崇祯停下脚步,眼神渐渐凌厉。湖广的利益纠葛,张家口的粮食问题,东南某些人的小动作。再加上突如其来的银钞造假案。现在又来了这么一出边境告急。 

 巧合?太多巧合往往就不是巧合。 

 “传军委会大臣觐见。” 

 很快,孙承宗、李邦华等人鱼贯而入。众臣行礼后,殿内气氛凝重。 

 “皇太极六万大军压境,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崇祯开门见山。 

 韩爌第一个出列,拱手道:“我们必须立即调兵驰援广宁城,固守待援。广宁乃辽东门户,万不可有失。” 

 “孙阁老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