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白露考核(第3页)
孙明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试卷。这道题需要从地利入手,不能只看表象。他沉吟片刻,笔走龙蛇:
“此乃地利之题,非天时可解。南风暴虐吹散春秋云雨,东河水汽又致洪涝。需养地脉于南以调风,修渠道于东引水绕城,择洼地蓄湖,建聚灵水轮”
写到这里,孙明稍作停顿。他知道,光是提出解决方案还不够,还需要详细阐述实施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聚灵水轮建成后,需选址得当,既要避开主要风道,又要保证水源充足。同时,还要考虑”
烛火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在纸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孙明抬手挡了一下,继续书写。周围的考生有的已经开始焦躁不安,不停地用袖子擦拭额头的汗水。
一题接一题,孙明的思路越发清晰。每道题都要从多个角度思考,既要考虑实际操作,又要兼顾理论基础。有时还需要在答案中加入一些细节,展现自己的实践经验。
“第二十题,"旱地生泉,泉水浑浊且带腥味,何解?"”孙明轻声念道。这道题虽然描述简单,但涉及到地脉、水质和环境变化等多个方面。
他略作思考,提笔写道:“此乃地下水脉受损之象。泉水浑浊带腥,说明地下水脉与腐殖质相混,需先查探周边是否有”
时间一点点流逝,考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有人已经开始焦躁地翻动试卷,似乎在寻找容易答的题目。
直到一道情景题,孙明才遇到真正的挑战。
“地阴寒,春木不用,夏阳蒸,蝗虫茂生,何解?”
短短十二个字,却涉及五行四时宜忌。这不仅要考虑季节更替,还要思考地气变化对农作物和虫害的影响。孙明闭目沉思,脑海中浮现出《四时五行说》的内容。
“这题要从地脉入手”他睁开眼睛,凝视着试卷,“地阴寒乃地气郁结之象,春木不用是因地气不通,阳气难升”
孙明的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将脑中的思路转化为文字:“其解需三步:其一,疏通地脉,引地气上升;其二,择时布阵,助春木生发;其三,夏日前需布下避虫阵法,以防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