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民商变皇商(第2页)

 ”是!“三人齐声应答,神色间满是郑重。 

 朱慈烺随即详细交代了账目管理、采购等事宜。他深知,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商业体系,最关键的就是找对人。而商人,恰恰是最适合的人选。 

 殿外,春寒料峭,几片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黄江和苏生走出嘉乐殿,仍觉得如在梦中。 

 一个时辰后,黄大宝轻声进来禀报,“黄江和苏生已经收拾妥当,明日即可启程。” 

 朱慈烺微微点头:“让他们小心行事,不要张扬。” 

 与此同时,午门外的一处僻静院落中,几个重臣得了崇祯皇帝的暗示,正在密谋对付朱慈烺。 

 ”既然有了银子和兵马,还提什么南迁!“光时亨一拍桌子,茶盏震得一晃,”下官一定把这事搅黄了!“ 

 ”光大人说话可要三思。“李邦华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这次可是东宫力主南迁,你敢弹劾?” 

 魏藻德拈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如先拿吴襄开刀,告他一个献女媚上。” 

 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弹劾的吴襄此时正带着几名将领匆匆来到了东宫。 

 “什么?东直门和朝阳门外没有流贼大军?”朱慈烺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双手撑在案几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来汇报的将领。 

 殿内烛火微晃,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青砖地面上,拉得老长。窗外寒风呼啸,夹杂着零星的雪粒拍打着窗棂,发出“嗒嗒”的轻响。 

 “回禀千岁,确实如此。”那将领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臣亲自登上朝阳门城楼,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许久,只见零星骑兵数十,来回游弋,看似在监视我军动向。” 

 朱慈烺眯起眼睛,眉头紧锁。他抬手示意侍卫添了些炭火,殿内的温度渐渐回升。“那通州呢?可有确切消息?” 

 “据探子回报,通州应当还在官军掌控之中。”将领的声音略显犹疑,“只是只是暂时未能确认具体兵力。”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都在等待朱慈烺的反应。案上的地图被烛光映照得忽明忽暗,城防要地被朱笔圈画得密密麻麻。 

 “两位总戎、老泰山、李指挥。”朱慈烺缓缓开口,目光扫过在场诸人,“说说眼下兵力如何?” 

 吴襄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回禀千岁,京营兵马已过八千,到今日必破万二。其中精锐约有两千,皆是百战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