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杜勋之死(第2页)

 血腥味在寒风中飘散。朱慈烺站在城头,俯视着城外的敌营。他的目光穿过迷蒙的细雨,仿佛能看到那些蠢蠢欲动的叛军。 

 吴襄和王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谁能想到,年仅十六岁的太子,竟会如此果决地处置一个朝廷重臣? 

 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在这种危急时刻,任何动摇军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更何况,杜勋明显已经被敌人收买。 

 朱纯臣忍着恶心,终于完成了太子交代的任务。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看向朱慈烺:“殿下,接下来” 

 “把头颅挂在城门外。”朱慈烺淡淡道,“让所有人都看看,背叛朝廷的下场。” 

 话音未落,几个亲兵已经快步上前,利索地处理起尸体。血迹很快被雨水冲刷干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不同了。年轻的太子用一剑劈开了朝廷上下的犹豫和彷徨,用最决绝的手段宣告了自己的立场。 

 阜成门外,那护送杜勋的两百名骑兵簇拥着李双喜仍在缓缓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杜勋已被朱慈烺一剑斩了。马蹄踏过结霜的黄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骑兵中央,两个衣衫褴褛的藩王被粗麻绳紧紧捆绑。他们面容憔悴,身上沾满尘土,显然经历了一番颠簸。秦王朱存极和晋王朱审烜,这两位曾经尊贵的藩王此刻狼狈不堪,宛如落魄的乞丐。 

 “大人,城头似乎有异动。”一名斥候策马靠近,压低声音提醒道。 

 李双喜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警惕。他抬头打量着城头轮廓,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戏该如何唱。按理说,押送两个藩王用不着出动这么多人马,他是顾君恩派来“喊城”的。 

 要借“喊城”之势,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他的手下经验都比较丰富。 

 只要杜勋顺利入城,就证明大明有和谈之心,他再在城下喊话,威逼利诱双管齐下,保不齐就如以前的那些城池一样,有投诚之人打开城门,北京城就能不攻自破! 

 “传令下去,各部严阵以待。”他沉声吩咐道,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城头。 

 队伍缓缓向前推进,距离城墙越来越近。护城河的水面上漂浮着薄薄的冰层,被寒风吹得发出细碎的响动。 

 突然,城头探出一个戴着明军盔甲的人影。那人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喊道:“我乃京营总戎朱纯臣,杜公公已入宫面圣,两家即将同殿为臣,可否请秦晋二藩上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