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醺浅月
第九章 大明有救了(第3页)
那侍卫立即会意,一把扣住了老太监的手腕。李继周想挣扎,却被那铁钳般的手掌牢牢控制。
穿过玄武门,越过万岁山,北安门终于近在眼前。寒风呼啸,城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王承恩和吴襄正在门口低声密谈,见到朱慈烺连忙行礼。两人眼中都带着几分凝重。
“居庸关可是丢了?”朱慈烺看向吴襄,开门见山问道。
“太子真是神机妙算。”吴襄一脸钦佩,“唐通那厮果然投了闯贼,昨夜刚收到消息。”
李继周听得目瞪口呆。这位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对军务如此上心了?往日里不是沉默寡言,唯唯诺诺吗?
“外头人数可点过了?”朱慈烺眼神微眯。
吴襄拱手道:“回禀殿下,约有四五千人,还在不断增加。街上到处都在传,说是朝廷发银子募兵,一时间连远郊的百姓都赶来了。”
朱慈烺暗自盘算,这个数目刚好。北京城现有五六十万人口,能募到这么多壮丁已是不错。只是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心为国,又有多少是为了那三两银子?
“殿下,”吴襄犹豫片刻,压低声音道,“臣听闻城中有人暗中散布流言,说是朝廷已经顶不住了,这次募兵不过是虚张声势。”
朱慈烺冷笑一声:“无妨,让他们继续造谣。本宫倒要看看,这些人究竟想做什么。”
“吴提督以为,该如何编制?”
“臣与王督公商议过,”吴襄正色道,“三个千人营最为合适。以臣家和祖家家丁为骨干,加上净军、东厂人手,可统领一营。只需再募二千五百人即可。”
朱慈烺点头:“就这么办。传话下去,今日只取二千五百人,要求无牵无挂者。”
“是!”吴襄领命而去。
李继周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这些天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子不但性情大变,还开始过问军务,难道真如宫里那些人传的,太子是被什么高人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