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昆治理种花部落(三)(第3页)
据史书记载,谷物的价格一度暴涨至每石数十万钱乃至更高,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劣质货币的泛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百姓们纷纷弃用这些“小钱”。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经济秩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转而使用谷帛等实物作为支付手段。
种花部落发行的“种花通宝”却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信誉,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认可。
在董卓治下的人纷纷摒弃了那些劣质的“小钱”,转而钟爱起“种花通宝”来。
这一转变,无疑让董卓发大财的梦想彻底破灭。当然了,这是后话。
为了推广种花通宝,刘昆亲自现身说法,在市场上当众使用种花通宝购买货物。
如今他的名声在种花部落如日中天,他的事迹在种花部落到处传唱。
民众们视他为“天神”,对他顶礼膜拜。
连布日古德首领都亲自使用种花通宝了,他们还有什么怀疑的。
不久之后,种花通宝就被大家接受了。
而且,听说将钱存入种花银行,还能获得利息。
一百个种花通宝存在银行满一年,即可获得五个种花通宝的利息。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然而,尽管众人心中充满好奇,却也不免有些疑虑。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种花银行选择了一个吉日良辰正式开业了。
开业之日,刘昆率领一众种花高层,亲自出席了种花银行的开业典礼。
人们都对这种新奇玩意感兴趣,但却没有几个人敢上前尝试的。
于是,刘昆命人当众从九原库府运来好多车黄澄澄的种花通宝。
这些钱币当着大家的面,首接被存入了种花银行,令围观的人群眼前一亮。
见此情景,一些胆大的民众也开始纷纷存入铜钱。
种花银行在每个郡都开有分行,每个县有支行。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分行、支行生意惨淡,门可罗雀。
但很快,那些精明的商人就从中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们意识到,随着种花银行的普及,在种花部落之内经商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往日的时候,做生意时必须带上很多的铜钱。
既占据了宝贵的货物空间,又增加了路途中的风险。
而今只需将资金存入种花银行,凭着手中的存款凭证,就能去其他地方的种花银行兑换铜钱,用于支付货款,顺畅地完成交易。
而且,当手头资金有点紧的时候,还能向银行借钱。
虽然要支付一些利息,但比向私人借钱低多了。
饶是这样,种花部落也花费了好几年,才将银行发展了起来,成为推动部落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