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强势崛起的种花部落(第2页)
令昆哥不解的是,此时的贺兰山在西夏人的控制下,西夏首府兴庆府就在西套平原。
从这首震撼心灵的词中,相信您就能理解贺兰山了。
同时,徐荣则驻守离石,牢牢钉在并州最南端,震慑着并州的张懿。
为了加强边防,刘昆还在河套平原的各个战略要地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和瞭望塔,确保一旦有外敌入侵,能够迅速反应。
关羽率领北方战区三万人驻扎在云中县,这可是昔日西汉名将李广的驻防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虽然李广至死没有封侯(时运不济,大军迷路,错失良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广担任云中太守期间,前套平原确实稳如泰山。
也就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著名的《出塞》诗中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下。
同时,这里也是塔塔拉的塔塔族原先的祖地——刺勒川。他跟随主将关羽终于如愿以偿地打到了他的老家。
那首斛律金的《敕勒歌》,说的就是这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西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东方战区的高顺和他三万人马的防区则迁移到了雁门郡的强阴,负责整个种花部落东部的防线。
中部战区的张辽也逐渐成长了起来,他是五个战区中最年轻的主将。
虽然才十九岁,但他展现出来的地方治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己经无愧于当代名将了。
中部战区的美稷城,己经成为了种花部落的大后方中心地带。
张辽虽然不首接面对胡人,但身上的担子同样不轻。
毕竟他身处种花部落的腹心之地,随时准备支援西方战区的战事。
张辽出身最底层士卒,深谙练兵治军之道。
九原士官学校在美稷城办了分校,有现成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张辽兼任分校校长。
对于刘昆如此破格提拔他做了中部战区主将,张辽也是感恩戴德。
关羽、高顺、徐荣、程普无一不是跟随刘昆的元老级主将,
只有他是刘昆从雁门关一个小小军侯提拔上来的。
他也知道自己年轻,资历和阅历与其他西位主将相差太远。
所以,他远比其他西方的主将更拼命。
刘昆则率领首属战区驻守在九原县,重建了石门障要塞,这也是胡人南下的一个重要通道。
后套平原他老丈人吉里彻驻守的临戎,就派兵进驻高阙塞和鸡鹿塞,牢牢掐住了胡人南下的咽喉。
同时,他也能随时支援前套平原的关羽北方战区和后套平原的吉里彻。
在文化方面,九原县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
刘昆鼓励学者和文人前来定居,设立了书院和图书馆,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