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苍穹之鱼

第304章 篡(第3页)

“怎只有我们几人寄奴莫非望了,淮泗还有汝弟刘道规,拥兵三四万,兵精粮足,他若南下,我等里应外合,桓玄必败无疑!”

何无忌北上淮泗,最大的目的便是考察刘道规的实力。

事实上,他起兵造反之心比任何人都要迫切。

刘裕道:“淮泗鞭长莫及,阿规一动,桓玄必诛杀我等,且拓跋珪十余万人马屯于河北,虎视眈眈,他若南下,中原淮泗顷刻易手,届时你我连退路都没有。”

他说的也是实情,刘道规兵强马壮不假,但周围强敌环伺,根本动不了身。

不仅拓跋珪有吞并中原之心,连慕容德都有兼并江左之意。

北面必须有人扛住外部压力。

何无忌也是文武全才,知道刘裕说的是实话,桓玄在寿春、合肥、广陵一线布置重兵,长江之上,西府水军控制各大渡口。

刘道规的人马根本过不了江。

所以这场兵变,根本指望不了淮泗。

若不是桓玄也将刘道规当成了北方屏障,北府中的刘、何、檀等几家武宗早就被灭门了。

何无忌低声道:“那可如何是好没有淮泗,我们的实力去了七成。”

周围热闹的嘈杂声,将两人的谈话淹没。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谁也不会想到两人就在这太极殿东堂商议造反。

自魏晋以来,东堂决议便是传统,很多影响历史走向的军国大事都是在此地决断的。

“有我在,三成足矣!”

这话若是从别人嘴中说出,何无忌绝不会相信。

但刘裕亲口所言,就另当别论了。

妖贼几十万大军,实际上是刘裕扑灭的,几千人马就杀的孙恩投海自尽。

只要桓玄定都建康,北府就拥有巨大优势。

何无忌叹服:“寄奴真英雄也!”

“桓玄将北府军分拆给诸桓统帅,自取灭亡,如能将他们暗中联合起来,便能迅速解决诸桓,去其羽翼,破起胆气,桓玄色厉胆薄,纨绔子弟尔,仓促篡位,天怒人怨,稍遇挫折,便会逃回江陵,如此一来,江左为我等所有,进而传檄天下,声讨逆贼,如探囊取物。”

刘裕跟在桓玄身边近两年,已经将他看透了。

此次登基称帝,若能怀柔北府,奖励士卒,说不定还能收揽一些人心,北府军的反抗不会那么严重。

但他的眼睛从来不会往了刘裕,便高枕无忧。

北府军与晋室这二十多年来互相依存,晋室没了无所谓,但西府军进入广陵、京口、建康等地,就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

北府西府针锋相对这么多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弥合地域上隔阂。

何无忌道:“我这就去联络盘龙兄、彦达兄,有他二人相助,此事必成。”

刘毅和孟昶在广陵蛰伏多年,实力不俗。

刘毅之兄刘迈在桓玄帐下为吏多年,其弟刘藩也是一员北府悍将。

而孟昶交游广阔,人脉众多,能联络到更多的反桓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