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徒劳无功的出差(第3页)

 所以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杜悦琳捂着头躲开,她十分笃定陈

锦年一定在忙些和公司无关的业务,要是放在普通员工身上,早就开除了,但是放在的陈锦年身上,压根没人敢管。 

 乘电梯来到楼上,走进林延辉的办公室内。 

 “林叔,找我有什么事啊。” 

 林延辉揉了揉疲惫的眼皮,从办公椅上起来,邀请陈锦年来沙发上就坐,“坐,我找你主要是聊聊车机项目的事。” 

 “谈得不顺?” 

 陈锦年诧异的问道,不应该啊,老罗己经是山穷水尽了,而且对方还是一个要脸的面子人,面对能变卖资产还钱的机会,不可能不接受,多少都会有一些让步的。 

 “确实不顺,不过不是和锤子,而是和字节,字节现的想法是打包吃下锤子的全部业务,但负资产和外债它又不可能接手,而锤子想卖个好价格来偿还外债,不想把自己贱卖,所以局面就僵在这里了,在双方没有彻底谈妥前,锤子不会接受我们的价码。” 

 倒闭和破产也是个技术活,如果处调好,能够减少不少损失,所以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敲定的协议。 

 “那人呢,我提前叮嘱过熊家善,让他接触到核心业务的人员。” 

 “我们去晚了,实际上锤子暴雷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真正有能力的人早就预料到这一天,提前走人了,现在还留在公司的,要么是还想搏一把的,要么是暂时找不到出路的。” 

 林延辉解释完后,又重新询问的一句。 

 “锦年,你真的那么看好智能汽车业务。” 

 “短期看好,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二十年来的必然结果,只不过长期嘛,能不能挣钱还真不一定,就像福特的t型车一样,迟早要开始卷价格,倒逼上游厂商,一旦到那个阶段,对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来讲,就非常痛苦了。” 

 国内就不存在蓝海市场,就算有蓝海市场,也只是相对一段时间而言,只要有产品能两三个点的净利润,就不缺厂商往里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