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锂”走遍天下(第2页)
“欢迎远新这样有实力、有远见的公司来投资!我们一定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
气氛一片大好,似乎合作唾手可得。
但当考察进入深水区,问题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浮现。
他们参观了当地唯一的国营盐湖化工厂。
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露天晒盐场。
锈迹斑斑的管道,简陋的工棚,以及大片大片靠天吃饭的盐田,都诉说着这里的技术落后。
满面愁容的厂长接待了他们,指着盐田里浑浊的卤水大倒苦水,说这盐湖里的镁锂比太高,分离技术不过关,
生产出来的碳酸锂杂质多得只能当工业辅料卖,辛辛苦苦干一年,年底一算账还亏钱。
与此同时,地质和冶金专家带回的分析报告,也印证了厂长的说法。
报告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皱紧了眉头:
这里的盐湖,简直就是一锅成分复杂的“神仙汤”,
要从里面高效、低成本提取出高纯度的锂,以远新现有的技术储备,需要攻克大量难关。
如果说技术问题是“硬骨头”,那“人”的问题,则是一堵“软墙”。
在正式的洽谈会上,当赵建国试探性地提出,希望以技术和资金入股,
由远新控股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盐湖资源时,会议室里热烈的气氛瞬间冷却下来。
车轱辘话绕来绕去,核心意思却只有一个:投资欢迎,技术欢迎,但控股权,没得谈。
奔波一个月,车轮碾过戈壁,脚印留在盐滩,赵建国和他的团队终于摸清了现实。
希望的火焰,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情世故面前,一点点被消磨。
这天深夜,考察队的成员们都已沉沉睡去。
赵建国独自坐在招待所的木床边,就着昏黄的灯光,看着笔记本上总结出的两大难题——
“技术壁垒”和“合作模式”,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和疲惫感袭来。
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他这个先遣队队长能解决的问题了。必须,也只能向孟远汇报。
他走到招待所唯一的一部公用电话旁,摇了很久,才终于接通了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号码。
电话是半夜打来的,长途线路里“滋啦”的电流声,像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
孟远刚从实验室回来,脑子里还在过着隔膜材料的数据,看了眼来电显示上那个遥远的区号,心里便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