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原材料卡脖子?自己挖矿

万事俱备,只欠第一个敢于点“私房菜”的客人。

 

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

 

一家国内无人机公司,因为旗舰产品对电池续航和瞬间爆发力的要求,找遍了供应商都无法满足。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们找上了名声鹊起的远新。

 

这正是检验“大厨”手艺的绝佳机会。

 

孟远亲自带队,苏教授领着“特种兵”小组闭关攻关。

 

整整两周,实验室的灯就没灭过。

 

经历了无数次配方调整和工艺测试,当一块比常规型号轻了20%、能量密度却提升30%的样品交到客户手中时,对方的工程师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当然,价格也不含糊。

 

当王雷报出比市面材料还要高出50%的价格时,对方采购负责人皱起了眉。

 

孟远笑着亲自解释:“我们卖的不是材料,是帮您解决问题的独家方案。”

 

“这价格里,有我们团队两周不眠不休的心血,有德国生产线的折旧,更有您产品领先对手半年的市场先机。您觉得,值不值这个价?”

 

对方沉默良久,最终一拍桌子:“值!就按这个来!先来一个小批量的订单!”

 

这第一枪,干脆利落地打响了。

 

有了这家无人机公司的成功案例背书,远新的“金牌大厨”名声不胫而走。

 

那些被特殊需求卡住脖子,或想做出差异化的电池厂,仿佛找到了救星,纷纷慕名而来。

 

王雷的销售团队,从以前的四处求人,变成了客户排队上门。

 

他们手里的报价单,也终于有了十足底气。

 

远新公司的订单跟雪片似的,从全国各地飞来。

 

中试车间里,机器一天二十四小时没停过,技术员们两眼通红,走路都带着风。

 

谁都知道,远新这套“客户定制”的打法成了!在国际巨头的价格战里,硬是杀出了一片天。

 

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也相当漂亮,营收噌噌往上涨。

 

可孟远坐在办公室里,盯着那份最新的成本分析报告,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疙瘩。

 

不对味儿。

 

钱是赚了不少,可利润率……比他预想的要低。

 

问题出在哪?

 

他的手指顺着表格一路下滑,最后停在了一行字上——“进口高纯度碳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