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年代:徐工的憨媳妇儿33(第3页)

 *

 一个月后,当第一束光通过自制棱镜时,整个仓库鸦雀无声。

 那台“四不像”的光谱仪外壳是用废旧机床改的,控制面板上还带着e文标识,但核心的光学系统却闪着崭新的光芒。

 沈红英颤抖着手按下电源开关,示波器上渐渐浮现出一条微弱的曲线。

 “成了......”赵波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老周一个箭步冲上前,老花镜都快贴到屏幕上了:“这......这真的是纳米相的衍射峰?”

 姬小颂飞快地记录着数据,突然笔尖一顿:“等等,这个峰形不对......”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沈红英扑到设备前检查光路:“第三反射镜角度偏了 0.5度!”

 她抄起扳手就开始调整,“给我十分钟!”

 老厂长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手里还拎着两瓶白酒:“孩子们,今晚......”

 他的声音哽住了,“不管成不成,咱们先喝一杯!”

 深夜,数据终于稳定了。

 当清晰的纳米相衍射图谱打印出来时,五十多岁的张德胜突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个在钢厂干了三十年的老钳工,曾经以为这辈子都看不到种花国钢追上外国的那天。

 徐卫东红着眼眶拥抱了每一个人,轮到姬小颂时,他在她耳边轻声说:“今晚回家吃饭吧,孩子们想你了。”

 回家的路上,沈红英和赵波一左一右走在姬小颂身边。

 初秋的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三个年轻人脸上的热度。

 “你们知道吗?”赵波突然说,“我在油田的师父说过一句话,咱们这代人,注定是铺路石。”

 “铺路石好啊。”

 沈红英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等以后咱们的徒弟们开着汽车跑过去,至少能说一句,这路真他娘的平!”

 姬小颂望着远处钢厂不灭的灯火,突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