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自然灾害影响(第3页)
林瑶则忙着和银行沟通贷款事宜。她坐在银行信贷经理的办公室里,详细地向对方阐述了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希望银行能给予贷款支持。信贷经理听后,面露难色:“林女士,你们公司之前就经历了不少波折,这次又遭受这么大的灾害,我们也很同情。但银行贷款需要考虑风险,我们得向上级汇报,看看能不能通过审批。你先回去等消息吧。”林瑶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礼貌地表示感谢,她知道,现在只能等待。
与此同时,公司的员工们也没有闲着。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生产基地的废墟,对还能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进行整理和标记。老陈带领着工人队伍,不顾疲惫地忙碌着。他一边指挥,一边鼓励大家:“兄弟们,咱们公司就像咱们的家,现在家遭难了,咱们一起努力把它重新建起来!大家加把劲,把能用的东西都整理出来,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得上。”工人们纷纷响应,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工人徒手搬开瓦砾,寻找被掩埋的工具;有的爬上倒塌的墙壁,检查是否还有可用的建筑材料;还有的拿着扫帚和铲子,清理着满地的淤泥。
然而,重建之路充满了艰辛。资金的短缺、设备的购置难题、技术人员的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银行的贷款审批迟迟没有消息,投资机构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存在顾虑,不愿意轻易投资。设备购置方面,一些国外先进设备的定制周期长达数月,而且价格高昂。技术人员因为公司受灾,部分人萌生了去意,这让本就紧张的技术力量更加薄弱。
但林瑶和苏墨没有放弃,他们相互鼓励,带着全体员工,一步一步艰难地推进着灾后重建工作。林瑶每天都会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工人,给他们带去慰问品,鼓励他们安心养伤。苏墨则四处奔走,寻找更多的资金渠道和设备资源。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让他们更加坚定了重新崛起的决心,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更强大的企业。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市场和业务,还要具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