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电讯专家(第3页)

 可能你按电键的力度稍微重一些,间隔时间短那么零点几秒,甚至两个‘嗒~嗒~’之间的长度和力度都会不一样。 

 我呢,力度相对轻一点,间隔时间会长一点。 

 这就是各人的习惯。 

 这种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很难模仿,也很难改变。 

 那些经常联系的老朋友,比如上海站中继台,一听就能分辨出是不是我发的报。” 

 李海波满脸惊讶,追问道:“你就是靠这种细微的差别,区分出不同的发报员吗?” 

 王铁锤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专业,开始娓娓道来:“是的,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无线通信非常活跃。 

 整个上海市区,尤其是租界区,充斥着大量的电台,各国领事馆、驻军、各大商团、情报机构、军用的、商用的、船用的……,数不胜数。 

 我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电台,只接收不发送,从浩如烟海的无线电海洋里,监听着一部部电台的通信。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在什么位置,发送的是什么内容。 

 但是能从他们发送的电波中,发现他们的不同。 

 比如我最熟悉的军统上海站中继台。 

 我能从发报员的不同习惯,判断他们有几名发报员,我还给他们编了号。 

 一号发报员发报节奏缓慢沉稳,年纪应该比较大;二号发报员手法轻快,按键频率高,年纪应该比较小;三号发报员力度较重,间隔干脆利落,应该是个男的。 

 今天二号发报员心情愉快,发的报节奏欢快,摩斯码的点划都透着一股轻松劲儿;今天一号发报员心情不好,发的报断断续续,还出错了。 

 今天四号发报员休息,五号和三号换了班。 

 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又重新调了班,等等。 

 可以说我对他们的发报风格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的发报节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