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挥
第215章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挥敌人
却说河南大军行至繁阳,初战小胜了袁谭一场。
李翊又邀吕布正面强攻,他率一军偷渡清河绕袭。
酒宴之上,吕布被众人一番吹捧,当下也未想太多,欣然同意了下来。
次日,李翊密令徐晃、张郃渡河结营,先去前头开路。
吕布则领本部部曲,来攻繁阳。
城上箭矢如雨,吕布军不得进,被杀退回去。
袁谭既击退吕布军,一面让人修筑城防,一面又催促袁尚给自己增派援军。
时袁尚在邺地,闻说李翊已领兵拔了阴安邑,打到繁阳来了。
一旦使其渡过清河,不肖半日时间,河南军便能直捣冀州治所邺县。
为此,袁尚也担心袁谭前部有失。
恰逢袁谭乞派援军的书信送至,要求袁尚给他增派援军。
袁尚不敢不救,但又怕派兵过去,会被袁谭夺了兵权。
乃留审配守邺城,自己亲提大军三万至斥丘屯驻,以为掎角之势。
又过两日,吕布连攻繁阳不能下。
暗忖两日时间,李翊早已该偷渡过了清河了。
按他的说法,他应该去绕袭袁谭后路,怎么河对岸还没有动静
吕布心中诧异,乃停止进攻,先遣人去探查李翊军动向。
话分两头,
却说李翊利用吕布牵制住袁谭主力,自己却率军偷渡了清河。
然则他并未率军去绕袭袁谭后路,反倒是先领兵寇略至魏县。
魏县县令忽见城外聚集了数万人马,骇然失色。
遣人一打听,竟是河南总督李翊。
恰逢李翊遣张郃为先锋,来城下劝降。
张郃催兵至城下,高声喊道:
“吾乃河间张儁乂也!”
“因袁绍听信郭图谗言,意欲害我。”
“今吾已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公可纳士拜降,免致生灵受苦。”
“如或执迷,吾先攻城矣!”
原来张郃在河北素有威名,虽然这县官听到的宣传是,张郃临阵倒戈,才使得他们河北军大败。
但如今兵临城下,仅凭城中不足两千人的守军,万难挡住张郃的进攻。
县令看一眼身旁的主簿,叹道:
“车骑将军怎么没能挡住河南军”
“今大军骤至,吾魏县小城如何守土”
“不如开门献城,保得城中子民,免使血肉捐于草野。”
主簿劝道:
“若不战而降,主公必然降罪我等。”
县令却道:
“不战而降是死,城破战败亦是死。”
“不若献城,免得生灵涂炭。”
遂不理会主簿劝阻,主动开城出降。
县令将印绶献出,李翊出言抚慰。
即率军入城,下令将士不得惊扰百姓。
又命徐晃、高览、黄忠、赵云各领一营军马,在魏地四侧立营,等候调动。
李翊坐至县衙大位上,县官反倒似主簿一般,站在身侧,战战兢兢等候发落。
李翊出声问:
“吾闻河北麦谷已熟,未知魏郡多赖哪处麦田供养”
县官躬身答:
“回禀君侯,魏地东北方,馆陶、清渊、元城一带多有麦谷。”
李翊笑着谓诸人道:
“吾渡河来此,正欲乂麦也。”
于是将此前分拨的四营将领,徐晃、高览、黄忠、赵云各率本部兵马。
所部军士皆执镰刀、驮绳,去魏地东北处抢割麦谷。
大军于是一路向北,将魏地熟了的麦谷,尽数割了。
就在城外打晒小麦。
魏地不愧为袁氏治所,稻谷丰足。
李翊军若能将这些麦谷尽数割去,足够大军食用三月之久。
所以然者,盖因不受运转损耗之劳也。
经粗略估算,
此次若能抢收完所有的麦谷,除征需之用外,甚至能够有富余。
因为李翊此次征伐的战略目标,并非是为了一战吞并河北。
抢收麦谷既是为了补充徐州粮食,即因粮于敌也。
同时也是为了打击袁氏,算是为新君送上贺礼。
李翊一面命人打晒麦谷,一面将晒好的谷子收存好。
此时前线的袁谭、袁尚还在前线与吕布军对峙,尚不知后方麦田被偷了。
袁谭只想着让袁尚快速出兵,袁尚却只在斥丘观望。
除非是袁谭真的顶不住了,他才肯催兵南下。
两人各怀心思,全然未注意别处有异样。
直到有人来找袁尚,言及东北方向出现了大量河南人马。
袁尚得知消息后,又惊又怒:
“此正麦熟之时,贼军偷渡清河,抢我麦谷耶”
于是慌忙率军赶去魏县救援。
至魏县时,果见左近麦田尽数被割。
左右人谏曰:
“东北麦多,李翊必未能割完。”
“此去抢割,还来得及。”
袁尚正欲应从,又有人建议道:
“魏城已为贼军所破,抢割麦前,须防城中守军出来,截断我军后路。”
袁尚深以为然,乃将大军分作两部,一部将魏城围得铁桶相似。
另一部则亲自率领赶去东北,与李翊抢麦。
至东北麦田处,果然见着还有大量麦谷未能割去。
袁尚乃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发现的及时。
一面又下令道:
“此地必是李翊军还未能割走。”
“今贼军既至,无须与之接战,众军士只抢割麦谷便好!”
袁尚下令全军收割麦谷,不给李翊军留一处。
收割时,已至傍晚。
袁尚乃命军士各持火把,收割麦子。
就在军士尽数举着火把,深入麦田割麦时,忽见四面火起。
众军士大惊,举目看去。
火光冲天,喊声大作。
四面冲杀来大量河南军马。
北面徐晃,南面黄忠,西面高览,东面赵云。
四路军马,一齐杀至。
袁尚大惊失色,仓促迎敌。
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袁尚哪里走,吾家军师早料到你会来抢割麦子。”
“遂叫我等在此伏你!”
袁尚听得此话,顾左右人道:
“误中小儿之计也,快撤!”
于是率大军慌忙撤退,并不与河南军接战。
至天明时,清点人数。
一晚上奔逃下来,竟并未损失多少人马。
袁尚暗觉奇怪,忙遣人回去探查。
少时,探马回报说贼军并未追过来。
袁尚顿时醒悟,一拍脑袋:
“不好,中计了!”
“快随我回麦田!”
袁尚领着大军,飞奔回麦田处。
甫一赶到,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麦田之中,一片狼藉。
黄穗谷实,颗粒不存。
唯余残茎断秆,零落于地。
袁尚怅然若失,落寞地走下马来,迈入田里。
田间寂寥,唯有风过。
吹动残叶,沙沙作响。
远处天际,落日余晖映照在袁尚脸上,更显凄凉落寞。
“好个李翊小儿!”
袁尚跌足长叹,恨得咬牙切齿。
众问何故,袁尚答说:
“昨日我军遇着的非是李翊军主力,因是天黑,看不清敌军人数。”
“只道对方早有埋伏,故仓促撤军。”
“其实大军一夜都在这里收割麦穗。”
“如今我军白日复来,贼已尽割麦谷矣。”
众人闻言,无不唏嘘感叹。
或有人愤恨,或有人谄媚,纷纷应和袁尚骂道:
“李翊此人竟如此奸猾!”
“属实可恨,可恼也!”
袁尚缓缓睁开双眸,深吸一口气:
“事已至此,悔也无用。”
“且先勒兵回去,收复魏县,别作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