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庞统: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页)
钟繇依旧拒绝道:
“曹公大军俱在前线,今若分兵来守,前线必然失控。”
一连被拒绝了两个中肯提议。
于是,众皆问没有曹操的援军,他们怎么守得住高干的猛攻。
钟繇沉吟半晌,对众人道:
“向者,曹公委我以司隶校尉,命我持节督关中军马。”
“今高干大兵来犯,当出关中兵。”
关中兵指的,自然是马腾、韩遂这些诸侯。
只不过关中其实有十几个军阀,而马腾、韩遂是最大的那两支。
早在官渡大战开始之前,为了解决关中的后顾之忧。
当时钟繇便派了张既去劝说二人,加入到反袁同盟里来。
马腾、韩遂也同意了,且都遣子送去了陈地朝廷。
但整个官渡战役期间,关中一直都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虽然此举召来了曹操、刘备的不满,但其能够保持中立,已属不易。
现如今,形势比之前明朗了许多。
高干领兵攻河东,你们凉州军阀也该表一下态了。
于是,钟繇派出使者张既,前去凉州,对马腾、韩遂陈述利害。
希望他正式出兵,帮助河南守御高干的进攻。
不表。
……
却说马超领兵万人,一直驻扎在关中地区,威胁并州侧翼。
虽是一场军事行动,但并未有实际的作为。
时马超年二十五岁,正是青春年少,勇力非常之龄。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关中韬光养晦,关注着着河北、河南军的动向。
当战报一封又一封的送至他的书案前时,马超览毕,深感震惊。
顾谓左右人道:
“河南总督李翊,闻其年长我两、三岁,今成就已迈我远矣!”
马超也是年少有大志的,并且在同龄人中,马超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
早在十六岁时,便随父从军。
在与韩遂的交战中,年仅十六岁的马超还跟韩遂部将阎行单挑过。
其实,许褚裸衣斗马超的原型,就是这场单挑战。
当时阎行的矛被马超折断了。
不过并未像演义里那样,马超跟许褚两个人一人拿着一半拗断的枪杆,相互乱打。
恰恰相反,阎行用断矛差点伤到马超的脖子,险些杀死马超。
这其实更符合常理,因为矛折断的一瞬,就是很容易被划伤。
马超还是命大的。
这场战役,在西北地区相当有名。
马超也因为战功,名噪一时,不可不谓天之骄子。
年轻一代中,真正出色的就孙策、马超、李翊这几个人。
孙策已经被刺死。
马超遂一直暗中与李翊这个后起之秀较劲。
不想几年过去,马超非但没能拉开与李翊之间的距离。
反倒是被李翊给弯道超车,将之远远给甩在了身后。
李翊不仅在名望压他一头,就连实力、实权都远远超过他。
凡是与李翊接触过的人,无不对他赞不绝口。
称其是王佐之才,可比留侯。
马超心中不服之余,也对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才子充满了好奇。
这时,一名小吏走过来,向马超拜道:
“少将军,河南有使到!”
“河南有使”
马超眉梢一扬,心中暗暗感到奇怪。
河南如果派遣使者来,无非就是想让他们出兵协助配合罢了。
只是真要出兵,那也应该派去找他老爹,或者韩遂才是。
没这两位大佬的首肯,凉州诸军阀也不敢妄动啊。
“……是哪位使者”
马超再问。
因为河南是两家诸侯,正常能与他们关中接触的,也就曹操一家。
可马超却鬼使神差地问是哪一家,也不知是不是内心渴望能与徐州人接触接触。
马超眼神希冀,面上虽不言,但内心却有些波动。
小吏开言说道:
“那人自称是代表朝廷来的,不过听口音,像荆楚人。”
荆楚人
这……
马超迟疑片刻,便道:
“……罢,且唤他来。”
少时,使者被请入内。
马超上下打量一眼,此人气质儒雅,面貌敦厚。
的确标准的荆楚士人。
“徐州李郯侯府上功曹,庞统庞士元,见过少将军。”
庞统撩衣作揖,向马超行礼。
马超并未听说过庞统,但当听到他说起“李郯侯”三个字时,几乎脱口而出:
“汝可是李翊府上的人”
庞统见马超直呼先生姓名,心中微有不悦,然面上仍旧如常,道:
“正是。”
马超暗想,他这几年虽一直在暗中与李翊较劲。
但他本人其实并未与李翊接触过,况且庞统明说自己是代表朝廷来的,不是代表徐州。
这却怪了。
庞统是李翊的秘书,他的到来按理说就应该是行使李翊的意志。
莫非这其中另有门道
马超遂沉声问:
“汝来此何为”
庞统拱手答:
“领圣旨,特来为将军敕封。”
马超朗声笑道:
“今吾父尚在陇西,朝廷有诏,不先封吾父,反倒要先敕封我。”
“汝此来莫非是为了挑拨我父子关系,使父亲疑我耶”
庞统其实比马超还要小三岁。
他奉命出使,其实也是第一次见着马超。
马超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狂悖轻浮,缺少稳重。
“……果不出先生所料。”
庞统暗自佩服李翊对马超的评价,果然中肯。
“统此来非是为了挑拨少将军与老将军的关系,只为传达圣上旨意。”
马超闻言,这才想起,此时的朝廷被曹操、刘备掌控着。
其传达圣上的旨意,估计便是传达徐州的意思。
但为何单独来找自己,马超依然不能理解。
“……朝廷,想让吾做什么”
马超凝着眸子,沉声问道。
庞统趁势取出诏书,谓马超道:
“朝廷欲拜将军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
“想请将军出兵并州,配合朝廷官军,除贼扶汉。”
马超闻言大笑:
“此是李翊的意思,还是刘备的意思”
庞统一怔,随后淡淡道:
“郯侯乃我徐州军师,刘将军乃徐州之主。”
“郯侯的意思,便是刘将军的意思。”
哼!
马超忽然将脸一沉,厉声叱道:
“吾岂不知李翊此人,诡计多端,善诈欺人。”
“汝此来,必是为李翊做说客的。”
庞统不知马超为什么对李翊抱有这么大的敌意,但仍是不卑不亢地答道:
“正为郯侯做说客来!”
锃——
马超拔剑,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道:
“吾鞘中宝剑,刚刚磨利。”
“汝且为我试言之,如若说不通。”
“便请君试剑!”
话落,将宝剑往地上重重一插。
庞统见此,非但不惧,反而仰头大笑。
“……哈哈哈。”
“汝为何发笑”马超皱眉问。
“将军之祸不远矣!”
“但恐新磨之剑,不能试吾之头,将欲自试也!”
马超一惊,适才他不过装腔作势,想试试庞统的胆色如何。
今见其说的信誓旦旦,自己反倒有些惊惧,忙问:
“吾有何祸”
庞统乃有条不紊地为马超分析道:
“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刘将军奉天子明诏,诛除暴乱。”
“李郯侯自理徐州政事以来,法明国治。”
“上下用命,军民一心。”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可谓顺道矣。“
“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其兵士虽强,而失天下之心久矣。”
“此可谓逆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