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愿合步骑十万,为君匡君济民(求追读!)(第3页)

 陈登确实大才,在他的治理下,不仅减少了徐州的饥荒,还积累了大量粮食。

 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归附的同时,更是为徐州积累了无数财富。

 以至于中原各州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徐州竟还有闲钱去盖金佛寺。

 不过古人在涉及到数字的时候,向来是信口开河的。

 前脚陈登张口就说要帮刘备搞出十万大军出来,后脚又扬言说徐州在遭受劫难之后仍有户口百万。

 古代也没有详细的统计表,谁知道是真是假呢?

 眼看陈群与陈登两人争锋相对,李翊这时候出来解和道:

 “两位不必争执,徐州牧一职责任重大,非一时可决。”

 “请容我等商议一番,如何?”

 这话说的圆滑,两边不得罪。

 陈登见李翊丰神飘洒,器宇轩昂,张口问:

 “足下莫非是助使君大破曹军的李子玉先生么?”

 “正是鄙人。”

 李翊颔首,微微笑道:“陈校尉消息倒是灵通,余不过出山几日,陈校尉竟便知晓在下名讳。”

 李翊暗叹古代消息如此逼仄的环境下,陈登居然能这么快知晓自己的名讳。

 只能说不愧是世家大族,手伸得确实宽。

 陈登给李翊的感觉有点儿像笑面虎,但他此时笑容的倒是十分和善,没有显露出太多恶意。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何况是子玉先生这样的天下奇才呢。”

 “曹操二伐徐州,不可一世,我徐州军累败其手,先生初次用兵便能将之击败。”

 “叫登着实佩服。”

 虽不知陈登这话是否真心,但李翊还是感激地拱了拱手:

 “若论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翊远不如陈校尉。”

 这虽然是一句恭维的话,但陈登听了却很受用。

 他本就是一个自负的人,李翊对他的这句评价正是他心目中对自己的评价。

 “……哈哈哈。”

 陈登大声笑道:

 “看来登在徐州遇着知己了,只叹现在尚有公事在身,不得分神。”

 “不然,当与君共饮千杯,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