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焚尸(第2页)

 

“妙风此子的确当得武学天才之辈,当年愚兄在武当山上确实见过他,甚至亲见了他同华山令狐冲那场比斗。”

 

“此子似乎武学颇杂,当日众人以斗剑为主,师尊却说此子所擅长者并非剑术?只可惜当日愚兄被师尊勒令不得下场比试。”

 

想起了当年之事,成高道长感慨颇深。

 

他已经年近三十,比起方才所言的令狐冲、妙风亦或擎云都要大上几岁,在武学修为上却要落后这几人了。

 

“江湖虽大却总有见面之时,福建武林有此人在,终究也算是百姓之福,我等在泉州再待上两三日,就赶奔福州去吧。”

 

擎云乃是以武林之力对抗倭贼的首倡之人,曾经更是以个人名义向整个武林发出过邀请,邀请黑白两道有识之士入闽抗倭。

 

江湖之上,武功有高有低,人品有优有劣,可在民族大义面前,擎云坚定地认为必须暂时摒弃这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付倭贼!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擎云的大名再次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一次他不再是泰山派的后起之秀,而是江湖上人人都要赞一句的“云道长”。

 

可是,就算是如此,擎云从安溪县退走之后这一个月,妙风和尚的名声竟然后来居上?

 

妙风和尚乃是福建地地道道的“土著”,原本没落的南少林,在近十年来也因为这位妙风和尚,重新被武林所重视。

 

此次妙风和尚出山抗倭,所过之处倭贼近乎绝迹,他还顺手铲除了不少当地的土豪恶霸,绞杀了几处聚啸山泽的强人。

 

南少林称其为佛门圣子,倭贼亦或黑道人士畏其怒目金刚,闽地百姓却更愿意尊其为“风圣僧”。

 

圣僧可不是什么和尚都能叫的,不仅要佛法高深、德行高尚,甚至还得有诸多神乎其技的“传说”。

 

妙风自小就以武学奇才之名在江南武林展露头角,十几岁就开始越级会斗过武林前辈,未曾听闻有过任何败绩。

 

如今,在抗倭一役中妙风虽说算是“后来”,可被他扫灭的倭贼数量已经不次于任何一方势力。

 

什么日剿三处匪寨,夜灭八百倭贼,连被官府通缉了十数年江洋大盗的头颅,都被妙风顺手给挂在了福州城的城头。

 

“云师兄,这位妙风和尚真是一位狠角色,杀起人来可是比师兄你要‘残暴’太多了,师兄你就是太‘心慈手软’了,这下被人给超越了吧?”

 

妙风的事迹擎云他们是这几日沿途听到的,被闽地百姓传的神乎其神,虽说其中或许有些水分,可这些事迹应当不是被杜撰出来的。

 

“猛子,云师兄并不是好名之人,如今抗倭之大势已成,云师兄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不同于李猛在一旁的小声“抱怨”,一向稳重的王威却要比其他人看的更开一些,只是他的这番评论听的擎云脸上有些不自然。

 

“吁——成高师兄、云师兄,今日天色已晚,咱们也无需多赶路了,前边好似一座村庄,我等不妨过去借宿一晚,再不济也能讨点热水喝。”

 

师兄弟几人交谈之时,这马早就放慢了速度,只是“踏踏”而行,日头就往西转了。

 

行走江湖,风餐露宿之事多矣,他们也随身带着饮用的清水和干粮,可是看到不远处出现了村庄,自然也不会错过。

 

王威在泰山之时就充当着擎云的半拉管家,这几年跟着擎云走南闯北的,这个角色倒是根深蒂固了。

 

“也好,你和张彪且去村中询问一番,若是真有能借宿之处,我等并叨扰一晚上。”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不能派李猛和赵悍过去的,不说相貌如何,单单那二人的脾气和说话方式擎云都害怕他们给招祸。

 

......

 

村落距离官道尚有三四里之遥,四周一片平坦,倒是能够一眼得见,王威、张彪二人前去打探,擎云等人就驻马在道旁歇息。

 

也就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时候已经看不到太阳了,一团红晕渲染了西天,只见村落的方向一人打马如飞奔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