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交易

军旅生活原本就是枯燥乏味的,可擎云偏偏就能琢磨出各种各样“折磨”人的法子来,而被他训练的这四十多人竟然会乐此不疲?

 

是啊,所谓当兵吃粮,这个年代的大头兵有几人是满怀报国情怀来的啊?

 

一日三餐管饱,还能见到一顿肉食,军饷又不少拿,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够跟着擎云练出真正的杀敌本领。

 

这些大头兵或许头脑简单了点,却又不是傻子。

 

这样的训练持续下去,只要是能够咬牙坚持下来,将来就算是离开了,到哪里不能混个好前程啊?

 

“‘潜伏’?你们先在这里待着,本将过去转转。”

 

听到米为义所说,刘正风倒是来了精神,顺手将一封军报递给了擎云,谁也没带一个人溜达去了后山。

 

“老俞,既然倭贼已经上岸了,这‘镇海卫’对方一定会来骚扰的。”

 

擎云一目三行将刘正风递过来的军报看了一遍,然后甩给一旁的俞大猷。

 

从第三个十天开始,受训的四十名军士还在正常训练,擎云的主要精力然而是放在了这四名队长的身上,尤其是这位已经逐渐显露名将之资的俞大猷身上。

 

此人在行伍之中也待了小十年了,同寻常将领有所不同,俞大猷对剑法的喜爱远在刀法之上,甚至都到了痴迷的地步。

 

可惜,时至今日并没有接触过多么高明的剑法,更没有名师在一旁指导,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和执著,于剑法只是的修为竟然登堂入室了!

 

擎云并没有传授给俞大猷任何剑法,无论是泰山派的或者武当派的,倒不是擎云敝帚自珍,而是觉得没那个必要。

 

俞大猷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如今在剑法上的造诣更多的来自于实战厮杀,勉强算是自成一派。

 

擎云要做的不是传给他现成的剑法,而是给他讲解剑法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出剑、如何入剑,如何将一柄剑举轻若重?

 

在这期间,擎云又暗中将武当派的入门心法相授,并渡了一道真气给他,引导着俞大猷慢慢感悟真气在体内的运行。

 

在擎云看来,他这样做也算是在给武当派结善缘了,即便师尊冲虚道长知道了,也一定会赞成他这样做的。

 

因此,包括俞大猷在内的四名队长,这些天反倒是更多地跟在擎云身旁,或是练剑,或是打坐。

 

短短数日,进步最大的自然是俞大猷了。

 

从来没有接触过内功心法的俞大猷,一旦自行找到了气感,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再次施展出原来的剑法,已经完全不是一种感觉了。

 

而剩下的那四十名军士呢,则改为了两日一练,中间那一天并不是在休整,而是练起了“潜伏”。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算不得什么新鲜的玩意,军中的斥候兵就有不少擅长这些的。

 

可是,擎云提出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

 

百十亩大小的后山,树木林立、杂草丛生、勾勾叉叉的地方也不少,四十个人藏起来,似乎也不算是太难吧?

 

反正擎云给出的规则很简单,让那四十名军士先行藏好,一个时辰之后,再派出俞大猷等四名队长去找人。

 

最先被找到的十人,两天没有肉食,而能藏到最后十名的,却能够吃到双倍的肉食。

 

当然了,肉不肉食的其实不是多重要,关键是这“面子”上挂不住啊,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颗脑袋,谁比谁差啊?

 

于是乎,这帮小子可就较上劲了,于“潜伏”之上的训练热忱,甚至已经超过了厮杀格斗和战阵操演。

 

“云道长,您觉得师尊他能找出来几个人呢?”

 

经过这大半个月的相处,这四十四人对擎云的称呼统一变成了“云道长”,就算衡山派出身的向大年和米为义也不例外。

 

一开始擎云还有些“抗拒”,再怎么说,向、米二人自己还是要叫一声“师兄”的,如此一来岂不是有些乱了?

 

最后还是刘正风直接拍板了,各叫各的,擎云可以继续称呼“向师兄”、“米师兄”,却也不能阻止别人叫他“云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