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祭祀(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第3页)

  
  孟凡再一次触摸五块青铜纹刻,和孟凡所预想的一样,五道信息直接冲入孟凡的脑海之中。
  
  之前孟凡已经接触过一次魔礼寿所留下来的兽首玉牌,所以早有准备。
  
  【祀天!祭地!飨神!召灵!殇鬼………】
  
  孟凡缓缓睁开眼眸,其中露出一道精光来,这纹刻上记载竟然是上古时期的祭祀传承。
  
  自古祭祀对象大都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其中,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飨。
  
  古代的赤县神州“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而这道传承,祭祀的乃是天,地,神,灵,鬼五种之属。
  
  所谓祭祀天地,祭祀的并不是某个事物,而是一种概念,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科学概念。
  
  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认知其它事物的呢?
  
  唯有一个,将它类人化。
  
  这是神话的来源,也是自然神灵的来源,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概念,被称之为先天概念,这些存在不受人类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东西。
  
  实体,诸如太阳、月亮、山川、自然、雷暴、地震、大地、湖泊等等。
  
  虚体,诸如规则、大自然、生命、死亡、创造、时间、空间、速度、质量、物质、精神等等。
  
  人类发现了它们,并将它们类人化,且赋予了它们名字。
  
  太阳神如帝俊、太一、烛照;月亮神如常曦、望舒、幽荧……
  
  或是山神、海神、湖神、雷神、造物主、自然之母、大地之母等等。
  
  人们赋予这些事物人格,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它们,将自然的变化看做是人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则是尝试跟他们沟通。
  
  而沟通的仪式,则称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