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奉陪到底(第2页)
姜依最不缺乏的是耐心,不然前世也不可能跟陆云骁耗三十年。
“你可以问问教官,我当时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发出的命令,连申诉都无门。”
说完她还微微一笑。
她气定神闲又坦然的态度,让罗祥有点刮目相看,“我还是第一次听人把搞特殊说的如此堂而皇之的。”
姜依说:“这是事实,关于吃饭搞特殊,我是被逼的,你要批判的不是我,是让我吃好的人,你搞错对象了。我还等着你给我讨公道呢?”
旁边有位法学系的同学笑说:“这逻辑也没毛病。”
罗祥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件事。
姜依又问:“还有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你认同吗?”
哲学系的同学们都笑了,这位姜依同学真有趣,两次引用的都是他们哲学的经典,这句话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罗祥一噎,“我当然认同。”
姜依点头,“所以接下来我要说昨天请假和外宿的事了。”
年轻人眼里,一点小事也是大事,老年人眼里,只有生死才是大事。但入乡随俗,姜依决定跟小年轻们解释一下。“我请假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厂里的股东因为听信谣言,纷纷要退资,工厂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心血,也是三百多人的心血,关系大家吃饭问题,我作为负责人之一,能不去吗?不去解决,那我就是不负责任。”
罗祥一怔。
姜依说:“现在问题解决了,工厂度过危机,大家也继续有饭吃。
我认为缺了一天课是值得的。
如果当时我为了不缺课,不被老师点名批评,不被同学们议论,就不去解决这件事,你认为是对的吗?”
有同学说,“那当然不对,事有轻重缓急。”
“是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百多人的生计问题呢。”
罗祥面色有些发僵,这女人太能言巧辩,但他确实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
“至于我外宿的事,确实是搞特殊了。因为我的情况也很特殊,我有个孩子,我跟前夫离婚了,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孩子跟我生活,还在上幼儿园,晚上没人照顾是不行的,所以我必须外宿。”
这次,连哲学系的都纷纷点头。
对母亲来说,有什么能比得过孩子。
姜依看着罗祥,笑着说:“可能你又要说我这条件,就不该来上大学,考大学也是搞特殊。的确,我这情况不多见,当时也是经历了一些波折,才得以报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