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转眼五年,《游子吟》出世(第3页)

 嗯,没错,就是府邸。

 孟郊这所谓的寒门,家宅占地面积足有数百平。

 当然,这湖州武康的房价,和长安肯定是没法比的,但就这规模,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有的。

 果然,寒门也是门阀,只是相对而言,穷一点而已。

 可即便如此,也不是寻常百姓能沾边的。

 至于说那些没房没地的流和氓,那就更别沾边了。

 “东野兄,莫怪我说话直,你这是接老夫人前去洛阳享福,还是接老夫人前去洛阳受罪?

 放着家中府宅不住,去洛阳住小院?”

 入了孟府,趁四下无人之际,陆远向孟郊询问道。

 洛阳虽然不比长安,但也算是大唐的都城了。

 以孟郊当下的财力,最多租住小院。

 这不就是后世农村打工人的想法嘛,攒一二十年的钱,在村里修豪华别墅,但却年年没人住,一家老小都挤在城里蜗居之中。

 难怪很多老一辈的人,不喜欢出去和子女居住的。

 一个在家住大院子多爽,去了城了,就算子女孝顺,不嫌弃什么的,但多少有些拘束不是。

 “唉,谨恭,这些我也知道,但母亲年岁已高,我想多尽尽孝道。

 自二十年前,我便在外漂泊,居无定所,便是有心也无力。

 如今,我在洛阳安定,该尽孝了。”

 孟郊叹息一声道。

 “理解。”

 听孟郊这么说,陆远也没什么话说了,

 不是自己家事,爱咋咋地吧。

 入夜之后。

 “东野兄,大晚上不睡觉,在这看什么呢?”

 孟郊一人在院中独坐。

 陆远打着哈欠,对他招呼了一声。

 孟郊没有回复,依旧是静静的看着那边的窗户。

 只见那里依旧亮着灯,透过窗影,不难看出一个房中有人在用针线缝补着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接母亲去洛阳,却要让母亲受那路途劳累之苦。

 不接母亲去洛阳,我却又无法床前尽孝。

 谨恭,我又一次羡慕你的逍遥了。”

 良久之后,孟郊呢喃低吟了一句,而后看向陆远道。

 “有些东西,看命的。

 你玩都能玩出个官来,说明你命里有官。

 逍遥就别想了。”

 陆远摆了摆手,而后径直离开。

 (孟郊的剧情就这么多了吧,几条线写起来感觉到处都是干货,又到处都是水。

 才一个孟郊的剧情,写了十六章了,韩愈,元稹,白居易刚刚接触,柳宗元,刘禹锡没出来。

 大家给点意见,这一节怎么样,不行的话,我就再精简一下,快点完结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