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一年前的谋划(第2页)
那些饱受战乱和饥荒折磨的人们,在听闻这个消息后,仿佛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救命的灯塔,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他们纷纷拖家带口,踏上了前往大秦的求生之路。
一时间,东齐与大秦的边境线上人潮涌动。
难民们扶老携幼,背着简单的行囊,迈着疲惫而又坚定的步伐,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朝着大秦涌来。
大秦就像一个温暖而宽厚的港湾,敞开了自己的怀抱,热情地接纳了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
大秦的官员们有条不紊地组织着救援工作,为难民们提供食物、住所,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在大秦的庇护下,这些难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安身立命之所,暂时摆脱了死亡的威胁。
随着大量百姓的离开,东齐国内的人口急剧减少,宛如流水般迅速流失。
劳动力的严重匮乏,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如同失去了动力的船只,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迅速朝着崩溃的边缘滑去。
曾经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城镇,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一片衰败凋零的景象。
店铺关门大吉,商业活动彻底停止,曾经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再也听不到往日的喧嚣与叫卖声,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和紧闭的门窗。
那些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人口密集的村庄,如今也变得荒无人烟。房屋破败不堪,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荒芜的农田里长满了野草,一片死寂沉沉的景象。
如今的东齐,恰似一座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
它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只等着大秦在合适的时机,伸出援手,接手这片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土地,然后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
一年前,在燕京城楼上,内阁代丞相巫四娘与秦萧宫望着远方那涌动的难民潮,两人展开了对话。
秦萧微微皱眉,略带担忧地说道:“巫丞相,此次接纳如此多的东齐难民,虽彰显了我大秦的仁义,但日后恐会带来诸多麻烦,你可有万全之策?”
巫四娘目光坚定,神色从容地回答道:“陛下,小姐说,东齐如今这般惨状,百姓无辜受累。我大秦若不施以援手,必遭天下人诟病。况且,这些难民皆是可用之才,只要妥善安置,加以引导,日后必能为大秦的发展添砖加瓦。”
秦萧微微点头,认可道:“楠儿所言甚是。只是这安置之事,千头万绪,需得谨慎行事。”
巫四娘自信一笑,说道:“陛下放心,我已命人着手安排。划分专门区域供难民居住,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再根据他们的技能和特长,分配相应的工作。如此一来,既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又能为大秦的建设贡献力量。”
秦萧欣慰地看着巫四娘,赞叹道:“巫丞相,你思虑周全,大秦有楠儿和你相助,乃大秦之幸。”
巫四娘微微欠身,说道:“陛下谬赞,为大秦效力,是我分内之事。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大秦必将日益昌盛,东齐这片土地,也将在大秦的怀抱中重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