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之后不过冮东

第117章 意外收获(第3页)

 虽然自己提供的制造图纸、工艺文件、产品和市场信息,以至于技术专家的联系方式,不能用现金价值计算,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应该卖多少钱。但我知道,十万元的价格对宋超来说绝对物超所值,把这个产品百分之十的股份赠予我,他不会吃亏,而我也没有被宋超白嫖。 

 我早就替宋超算过账,攻下榆树坪矿那个最后堡垒,彻底把修造厂打趴后,他就能把给矿务局各矿销售的矿车,提高到和省煤机厂同样的价格,以后每台矿车将有至少两千元纯利润。靠这个单一产品,宋超每年便能从古城局身上赚一百万元左右,这样的利润率,可比他生产农机的利润率高好几倍。 

 当然,有部分利润应该归功于宋超,他通过农机厂,为分支机构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为了泄私愤,为了报复,无意间却让自己成为一家小企业的创始股东,这件事让我觉得挺魔幻的,当然不会把这个意外之喜撇之如履,于是心安理得地在宋超递到手中的协议书上,写上迟签了半年的自己的名字。 

 宋超说,我在农机厂辛辛苦苦干了三年,要不是生产你推荐的矿车,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很傻,守着古城矿区这么大一座金山,不是生产利润率更高,竞争压力更小的矿用设备,而是在非农业主产苦哈啥地搞农业机械,放着现成的金矿不挖,非得四面八方跑去找地主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散碎银两。 

 宋超说的没错,古城是半山区,八山两分田,不但自己境内的耕地不多,周边几个县也都不是粮食主产区,农机厂生产的农机,销售市场主要在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