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何以为王?》(上)(第3页)

“民是国家的基石,在民之上,还有吏、有官、有卿大夫、有君王。那么为什么要有官吏君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官吏君王的?”

公孙尼子和扶苏也开始沉思,儒家理论虽然广博,却并没有说清君王的起源。

“上古的时候没有君王,我听说过一首古歌,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先民耕作而食,不需要君王。”

扶苏皱了皱眉毛,想说却没有说。

“但是大众愚顽,幸有智者。神农氏尝百草,有巢氏造房屋,燧人氏为众人引火煮食,我们尊他们为帝王——上古帝王,其实不过是一群为大众带来福利的聪明人,是工程师而已!”张诚说。大家哄堂大笑,这个礼堂里工程师太多了。

“而后来大洪水泛滥,要有人带领万民抗洪防水,大禹挺身而出,利益天下万民,于是万民尊大禹为王。大禹王的权力,乃是从带领万民、利益万民而来。因为人民无法抗拒大的灾害,所以我们愿意让强力者领导我们对抗我们个人家庭所不能对抗的东西,这是王的由来。”

“王因此有了军队、有了官吏,他们可以管理万民、可以利益万民,王和官吏不事农桑,所以万民要缴纳田税来喂养这些官吏。这就开始有了最初的国家。”

“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对抗整个天下,人要组织起来才能面对这个艰难的世界,所以修直道的时候,我是你们的总工程师,在野战中要有将帅乃至伍长,草原上的野蛮人要有头领,中原的国家要有王侯。”

“钟鼎上,王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张诚用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画下一个斧头的样子,“这是一个斧头,意味着王能掌握生杀之权,这种生杀之权,是我们万民让给王的,我们要王来带领我们,我们给王生杀之权,代替万民行刑戮之事……”张诚说。

台下公孙尼子有些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