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有一点令人欣慰

“唉,哪有什么经理啊,那不过是挂名而已,手下连咱们办公室人都不够呢,根本算不上什么领导。

 您还是喊我的名字或者直呼我周好了,听着踏实。”

 一番对话后,在场的人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周文海聊起了一些关于京城生活的小趣闻,拉近了许多和大家之间原本生疏的距离感。

 气氛足够融洽了以后,陈矿长开始询问:“你们那个回收公司到底主营哪些内容呀?”

 “噢,什么都收啊,主要是各种工厂企业废弃的老机器、物资之类的东西。

 收集后分门别类送往对应的生产单位再利用。

 不过我们主要靠修理盈利,回收旧物只是辅助业务。”

 周文海觉得有必要夸大一番实力,毕竟总不能说实话说自己经营的地方大多是在积攒一些古籍旧报这类毫无科技含量的废料吧?

 "哦,原来你们还会修理?能修什么呀?"陈矿长大感好奇。

 "什么都会修,就说今年单就修复各类机床已达数百台之数,车辆也不少呐!"周文海口径张得挺大。

 “哇!规模如此惊人啊!就你们几个人就够折腾吗?"

 “还可以啦,虽然忙些但勉强应付。

 我们员工技术过硬,效率高,且时常向专家请教,故此暂时尚可承担这些工作。

 "

 不久之后,陈矿长趁机提出请求。

 “老周你帮忙看看我们的机械设备好不好?要知道我们这矿区送来的好像没几件新玩意,大多是从大型厂拆下来淘汰的货色,现在坏掉堆得一堆又一堆..."

 "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履行的服务吗?放心,在首都我们也为许多同样没有维修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支援。

 这事很寻常。

 "

 接下来,周文海便开始了忙碌的日子,借助矿山提供给他的条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修配流程。

 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赢得了所有人由衷的认可与尊敬。

 没过几日,“晨星”修理工场在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正式成立运营,成为京郊矿区周边颇有名气的手工机械修理服务中心。

 曾经隶属于能源三矿的维修车间被独立出来,刘大庆趁热打铁,以这个车间为基点,圈定了一大片区域, thereby 成立了曙光修理站三分站。

 他们接的第一份活计,便是能源三矿报废机械设备的检修任务。

 如今,刘大庆身边已经有了四个助手,尽管他们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但早已过来帮忙干活。

 刘大庆并未让他们空闲下来,而是先安排他们进行设备拆解工作。

 刘大庆在车间内来回走动,每当有人完成一台设备的拆解后,他就能从一堆零件里准确找出损坏部件,并且向大家讲解设备运作原理及故障成因。

 对于简单修理,他会交给徒弟们练习,至于复杂的问题,则亲自上阵解决。

 刘大庆的工作效率惊人,四个徒弟忙得团团转,他还不断催促:“太慢了!快点!”短短数日,三分站就成功修复了一大批装备。

 虽然一些设备仍无法修复,但成果依然让张矿长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