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秦镇市集(第2页)

 完成交易的马匹立即被系上红绸,由专职马夫牵往城北检疫厩进行三日观察。

 秦羽一行人驻足观看,管仲微微点头,称赞道:“如此严格查验,方能保证马市交易公正,促进良马流通。”

 赵普则补充说:“完备的流程与监管,不仅保障市场秩序,亦能增加税收,充实府库。”

 秦羽深表认同,将这些见解铭记于心。

 交趾商栈处,琉璃瓶均贴有司市监特制封条,每瓶胡椒需经过“三筛三秤”流程:先过竹筛去除碎末,再经铜秤核准净重,最后装入标重陶罐。

 身着皂衣的译语人正为买家讲解《异货定价则例》:“上等胡椒每两作价七十钱,可凭市劵至官仓兑换等值粟米。”

 秦羽走上前,与商人们交谈,询问货物来源与经营状况。

 管仲在一旁,就物价调控与贸易往来提出独到见解,引得众人连连称是。

 赵普则留意着市场的治安与管理细节,思考着如何进一步保障交易安全。

 铁器区的十二座锻炉实施“三班轮作制”,每座炉台配备主匠一名、副匠两名、学徒五名。

 军械司下发的《锻造规制》明确规定:锄头熟铁占比需达七成,镰刀淬火须用南山泉水。

 完成淬火的农具立即被烙上工匠编号,经质量检验后放入标有“甲等”字样的柳条筐。

 秦羽仔细查看农具锻造工艺,管仲指出可通过优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赵普则建议加强对工匠技艺传承的管理,以确保铁器品质始终如一。

 市署设立的平准仓内,二十名算学博士正在紧张核算当日物价。

 他们根据各摊位成交记录,在桦皮账册上更新《官定指导价》:素绢每匹稳定在三百二十钱,精铁锄头维持八十五钱基准价。

 对于偏离指导价两成以上的交易,市卒会立即介入调查是否存在哄抬物价行为。

 秦羽与管仲、赵普一同查看物价核算情况,管仲分析物价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赵普则提出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