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中国青霉素的起步 下(第2页)

 【于是童村就提议说,我们不如用棉子饼来替代进口的玉米浆吧,棉子饼就是棉籽经过压榨提取棉子油后,剩余的固体部分通常用作牲畜饲料或肥料,是棉花加工的副产物,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少量油脂,能够提供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原,而当时中国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国之一,种植区遍布华北,华东和华南,所以棉子饼既容易获得又价格低廉,还供应稳定,是非常优秀的原料替代品,至于乳糖嘛,则是使用产量丰富的白玉米面来替代。】

 【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童村团队终于在1951年3月试制成功,终于得到了青霉素钾盐结晶,可以尝试建厂了。中国第一座生产抗生素的专业工厂,上海第三制药厂在童村的带领下,于1952年开始筹建,于1953年5月1日建成投产,开始生产中国的青霉素。】

 “一句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结果一看时间几年过去了”。

 就在众人感慨着这其中的坎坷时,陈勇讲了的新的故事:“这里在看另一个历史事件,关于傅莱的”。

 【傅莱原名理查德施泰因,192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深受法西斯迫害的他于1939年1月15日抵达上海,来到中国。】

 【1941年,漂泊许久的他来到晋察冀根据地,加入了八路军,并有了傅莱这个中文名字,他随后进入唐县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医学教师,这里也是白求恩同志牺牲的地方。】

 【1943年,晋察冀边区大规模流行疟疾,在二战时期,要治疗疟疾,通常需要一种名为奎宁的药物,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药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小日子占领了东南亚同盟国,奎宁供应被直接切断,于是美国只能在自己的后花园---拉丁美洲种植金鸡纳树。】

 【在当时别说是解放区根据地了,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急需奎宁供应。而目睹根据地无药可治的严峻情况,傅莱通过向老中医学习请教并不断的研究实验,找到用传统针灸加草药治疗疟疾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流行病蔓延,傅莱一举成为了世界中西医结合先驱。】

 【1944年,傅莱被调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开展教学和治疗任务,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中西医研究会顾问,和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这时已经在二战末期了,国统区和解放区都开展了对盘尼西林(青霉素)的研究和生产。】

 【国统区率先制造出青霉素,但对于解放区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就算他们造出来,也很难流通到解放区,傅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解放区研制青霉素的重任。】

 【1944年,傅莱以救济中国总会(uCr)晋察冀代表的身份,请美国援华委员会(CAC)帮助,向英美有关部门获取青霉菌菌种和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