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要讲中国故事(第2页)

 杜甫的《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中的“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就描绘了宴会上厨师处理鱼制作生鱼片的场,还有白居易的“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等。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生鱼片的鲜美口感,还反映了唐朝人对生鱼片的热爱和追求。

 此时一些极其喜爱鱼鲙的人站了出来,“怎么回事,这吃的好好的本土美食,一下便小日子的东西了?”

 陈勇:“这个啊,怎么说呢,生鱼片由于没有经过烹饪处理,很可能存在寄生虫、细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这些微生物在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

 在说完吃野生鱼做的生鱼片的潜在危险后,陈勇继续说道:“在唐朝,由于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由生鱼片引起的疾病,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健康的吃法就被慢慢抛弃了。其实早就有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比如说着名美食家苏东坡苏轼先生,就发出了吃生鱼片可能导致肠胃疾病的警告”。

 苏轼:“我?为什么只提我美食家的事,后世对我的记载记歪了?”

 张怀民:“怎么可能啊,你多想来了,肯定是你写的有关吃的诗词太出名了,跟你开玩笑的吧”。

 苏轼闻言点了点头。而另一边,陈勇:“网上说,在唐朝,可以用来制作成生鱼片的材料有鲈鱼、鳊鱼、鲫鱼等。尽管这些鱼类在唐朝都可作为生鱼片的材料,但唐人认为鲸鱼才是上好的生鱼片材料”。

 “啊,鲸鱼脍,我们这?”听到陈勇的话,唐朝人有些不太相信。

 “应该是误以为吧,我曾看过韩愈大家写的诗句,曾写到过‘与子共饱鲸鱼脍’,想来是这些让后人有这些想法的”。

 “应该是这样吧,不打紧,但这生鱼片后世觉得不卫生不吃了,到小日子那就成他们的了,成日料了?”

 “还有那所谓的寿司?不就是鱼脍配米饭吗,还整个莫名其妙得词”。

 唐朝人在吃生鱼片时还会搭配米饭。例如,柳宗元的诗句“炊稻视爨鼎,脍鲜闻操刀”以及许浑的诗句“早炊香稻待鲈鲙”都描述了吃生鱼片时搭配米饭的情景。人们本就对小日子没有任何好感,甚至厌恶的很,得知这群小日子把他们平日吃的东西取个日本名字后就称为日料的行为,更是嫌弃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