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3页)

 所以最后真正服从命令突围的只有广东部队的83、66 两军,当时第66军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兵力还编不满一个师,这支军队也是守城前已经经历了一场大战,兵力损失严重,但是人家将领有能力有责任,接到突围命令后,便服从指示,开始计划突围。

 这次行动完全出乎小鬼子的预料,突围部队出城遭遇阻击,几经冲杀不但使小鬼子出现极大的伤亡,还差点端掉了一个师团司令部,虽然第二天连续遭遇敌军大部队的围攻,很多官兵被冲散,但一直坚持战斗,而后大部队成功冲出了包围圈,还把教导总队的几十个人带了出来,伤亡固然巨大但同时也让小鬼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当时敌军还没有长期围城的准备,所以包围圈并不紧密,部队出城后就发现有篝火的地方才有敌人,远离火光前进就还是安全的。

 战后统计,正面突围的部队不仅当时就冲出去4000余人,12月14日收容被打散的官兵1500余人,来年一月又陆续有2000左右在突围过程中失散的官兵归队,总体生还率近50%。可是高级军官的死伤就相对严重了,159师师长、160师参谋长等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

 而另一边抗命不从强行渡江的部队,其生还比例就惨不忍睹了,51师的生还官兵仅1500余人,58师仅1000余人,87师生还500余人,教导总队3.5万人最后生还1000余人,师长飞了的第88师基本全部损失掉了,其他各部队加起来还不到500,即便算上依命令渡江的第36师,十多万大军成功抵达长江北岸的还不到人,基层官兵的生还率更是不到15%。可他们的高级军官就不一样了,根据其高层的报告,师长以上并无一人牺牲,毕竟这些人要么早早的丢下部队独自跑路,要么躲在后方,当然是安全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83军军长邓龙光突围时还细心的保留了突围命令,在后来的会议上,那些抗命不从的嫡系将领直接倒打一耙,说主将放弃守城时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属于弃城逃走,在这场甩锅大会上,邓龙光看不过去了就把保存的命令拿了出来,才算是解了围。

 而且唐主将后来在四九年选择弃暗投明,这在某些人看来那是罪恶大过天,当然会变成一个人背全部的锅。

 “为何要把锅都甩给一个人呢?”

 “是啊,明明是国都,却没有调度精兵坚守,说着坚守又要撤,还没有撤退预案,举棋不定,这个问题就很大了,主将肯定有重大的过失,但忽略其他人的问题,那就说不过去了,这样下去记着记着不就偏了吗”。

 这时有人出来解释道:“其实也挺好理解的,把责任完全推给他,再结合他的起义,方便借题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