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死!

 在特殊时期,我国的文艺作品发展,几乎是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 

 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匮乏。 

 而从去年开始,各种过去的文学刊物,随着不少文化分子重返岗位后,纷纷开始复刊。 

 最早复刊的是《人民文学》,然后便是《诗刊》。 

 至于像《十月》、《收获》、《文艺报》、《小说月报》、《青年文学》等一系列的报刊杂志,都是陆续在1978年以后才复刊的。 

 可以说,就现在1977年来说,除了《人民文学》之外,《诗刊》便成为了不知道多少文学青年的精神信仰与寄托。 

 这不…… 

 新一期的《诗刊》一到新华书店和邮政所,立马就被早就等在那的文艺青年们抢购一空。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知青,爱好文学,喜欢诗歌。 

 很多知青们手头上不富裕,尽管《诗刊》一期的定价为0.3元,他们也都是好几个人你一毛我五分的拼凑起来,才买得起的。 

 而拿到《诗刊》的第一时间,知青们往往会围在成一圈,然后由其中朗诵水平最高的一人,当众翻开扉页,朗诵本期的第一首主打诗。 

 这是《诗刊》杂志复刊后的惯例了,会将本期诗歌来稿当中水平最高的一篇,放在扉页上。 

 算得上是高屋建瓴,展现出最好的水平来。 

 以往几期的主打诗都很不错,在广大文学青年群体当中,广泛地流传和朗诵。 

 但也就那样,并不能成为经典。 

 往往上一期的主打诗,很快就会在下一期的主打诗出来后,马上销声匿迹,没有几个人还继续朗诵与传播。 

 但是,今天这一期《诗刊》的主打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亮相,便让几乎所有拿到《诗刊》的文学青年们,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喜爱之情。 

 他们甚至于,迫不及待地要和身边的所有人,分享这一首充满着幸福与希望滋味的美好诗歌。 

 “小丽!我给你朗诵一首诗歌吧!写得太好了。 

 诗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不听!不听!诗歌而已,再好还能当饭吃啊?我现在肚子饿,就想要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怎么样?这首诗写得好吧?” 

 “啊!这首诗歌写得也太好了吧? 

 我原本肚子都饿得咕咕叫的,觉得这个世道怎么这么难啊!肚子都填不饱。 

 可听了这首诗以后,顿时就感觉到一片光明的未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我还没见过海呢!要是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一次大海……” 

 ……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这一天,甚至接下来半个月,随着《诗刊》陆续在全国各地发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和其作者“钟跃进”一下在全国知青群体当中名声大振。 

 尤其是作者钟跃进,以如此朴实无华的笔触用词,却描绘出了如此有希望和幸福的画面与场景。 

 立马让无数的文艺女青年,为其心醉与痴迷。 

 “这个钟跃进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人心的诗歌,他一定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吧!” 

 “真想见见这个钟跃进,他一定长得很阳光很帅气。” 

 “诗刊上标注的作者简历上显示,钟跃进今年才18岁,是东北某公社的一名插队知青。 

 他和我们一样,是知青! 

 却如此的有才华,你们看看,能被选上《诗刊》主打诗的,以往每一期,哪一篇不是文学大家,国内有名大诗人的作品啊!” 

 “是啊!这个钟跃进也了不起了吧! 

 不说别的,就凭借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就足以成为最有才华的知青。” 

 “要是我能嫁给钟跃进这样有才华的知青,该多好啊!他会天天给我写诗,用诗歌向我说着说不完的情话……” 

 …… 

 丝毫不夸张,这个时候的文艺女青年们,简直是太好“骗”了。 

 但凡你会装一点,嘴巴甜一些,再随口来几句“啊!啊!啊!”叫的现代诗歌,保管有一堆的迷妹对你充满着崇拜。 

 更不用说,你要是真有点真货,在刊物上真发表过诗歌。 

 那你完全可以以“大诗人”的身份,行走四方,不管到哪里,都会引得一堆男女知青的疯狂崇拜与追捧。 

 甚至都不用你表露出意思来,想要自荐枕席的女知青,都不知道有多少。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些女知青们甚至什么都不要求,反而会以此为荣幸。 

 魔幻的年代,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但也的确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到九十年代末,是国内文人墨客身份地位最高,活得也最滋润的时候。 

 这些读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知青们,被其中的情绪感染着,每个人都非常的激动。 

 好多知青,都很想与诗歌的作者钟跃进认识和交流。 

 这年头是非常盛行写信与作者交流的,于是一封又一封的读者来信,从全国各地朝着《诗刊》杂志社寄来。 

 因为《诗刊》上只注明了钟跃进是东北某公社的插队知青,却并没有标出具体的地址。 

 所以,读者们想寄信给钟跃进,就只能往《诗刊》杂志社寄,由杂志社再转交了。 

 不过,其中有些知青,本身就认识钟跃进。 

 一看这《诗刊》上的信息是东北某公社,立马就联想到了自己认识的钟跃进。 

 虽然像钟跃进这样的姓名很容易重名,但他们还是很激动的,立马写了信寄给红星公社林家沟生产大队的钟跃进,想向他验证一番。 

 总之…… 

 即便《诗刊》杂志社的编辑们,早就已经做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会大火的准备。 

 但是,他们也完全没想到,竟然会火成这个样子。 

 因为…… 

 《诗刊》才发布出去的第一天,早上开始发售,下午的时候,杂志社就已经收到了一麻袋来自京城文艺青年们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钟跃进的信了。 

 本来即便是同城的信,最快也得隔天到的。 

 实在是寄给《诗刊》的信太多了,邮政系统直接派专人把一麻袋的信给扛过来的。 

 不止于此,各地的新华书店和邮政所,也纷纷打来电话反馈。